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走近国际金牌盲人按摩师

双手温暖他人,点亮自我人生

王俊正在给顾客按摩
点击查看原图
        7岁时,他因患视神经萎缩症导致双目近乎失明。37岁时,他凭借推拿按摩手艺,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夺得桂冠。“10岁辍学,11岁进盲校,从盲文开始学,推、拿、揉、滚、拔、按、擦重复上万次。”三十年如一日地努力坚持,让他坐拥10家横跨山东、江苏两地的连锁推拿按摩店。在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同时,他还为更多盲人打开了一扇窗,帮助身边百余名盲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今年3月,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法国梅斯竞技场顺利闭幕。41岁的王俊为国出征,并在按摩项目中一举夺魁,摘得金牌。从小城里的盲人按摩师到国际大赛金牌得主,王俊说,他希望通过不断学习,精进业务,为中医推拿按摩的推广和发展不断贡献他的力量,“我有信心下一个国际冠军还是咱们国家。”5月23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对话冠军王俊,了解这位山东盲人按摩师的背后故事。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郑晓彤

  做梦都在学推拿

  成为一个冠军之前,王俊的人生更像是一场大逆袭。

  1982年,王俊出生于济宁曲阜的防山镇。7岁那年,被老师拿着算数卡片凑到眼前追问答案的王俊被确诊“视神经萎缩症”,“经鉴定,视力小于0.02,是一级盲。”

  “家里四个孩子,兄弟姐妹们(视力)都是好的。那时候,别人知道我眼睛不好,不跟我玩,还给我起外号‘小瞎子’,10岁我就没学上了。”王俊说,一辈子务农为生的王俊父母为了他四处奔波,几经辗转,打听到了济宁盲校(现更名为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

  “那扇门被关上后,我第一次觉得窗户里透进了光。”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王俊进入济宁盲校,成为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一名学生,系统地学习推拿按摩。“有句话,失明但不能失志。”谈起入学,王俊依旧记忆犹新,1993年9月,王俊首次离家,开启了近十年的寄宿学习生活,“先通盲文,接受基础学习,再研读理论,学习推拿按摩。”

  从《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到实践中的推、拿、揉、滚、拔、按、擦,王俊一招一式地反复模仿、练习,“1997年后,全部生活就是白天学理论,晚上练手法,有时候手会僵硬地掰不过来,做梦都在找点位。”2000年7月,王俊顺利毕业。

  毕业后,王俊在老师的按摩诊所里继续学习,实践手法。“当时也很稳定,但我觉得人生不该止步于此,还是得出去闯荡一番。”带着一腔热血,王俊离开了济宁,南下上海、南京边打拼边学艺。王俊回忆说:“我当时心高气傲得很,觉得我啥都会,啥都行。现在我不敢这么说了,不懂不会得太多了。”

  “靠的都是回头客”

  2002年年底,王俊谢绝了南京盲人按摩医院的挽留,只身前往了一座苏南小城——宜兴。“说起来,也巧。有位宜兴的老顾客总劝我去宜兴自己创业,我想着闯都闯了,要不就去试试。”

  2003年,年仅21岁的王俊考察过后,决定在宜兴开办一家自己的店,“虽然欠了一屁股债,但当时我还是觉得自己能行。”时至今日,这份自信在王俊身上沉淀得更为内敛,妻子魏红说:“(王俊)不是个自大的人。我始终都很相信他,相信他能做到、能做好。”

  “我想把这事儿做好了。客人来10次治疗调理有效的,就不让他再来第11次。”从那时起,王俊除了忙活店里的事,就坚持每天读盲文书,听各种按摩职业技能知识,一有空就到处参加推拿按摩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这个行业竞争挺激烈的,不想被淘汰,你就得不断进步。”王俊告诉记者,经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他首创独特的“配穴”保健推拿法,可以通过对与疼痛点相关联的人体穴位进行点、按、揉来疏通人体经络,“‘王俊推拿’商标也在那个时候申请注册了。”

  “回头客越来越多,店里来学习的视障人士也越来越多,店里容纳不了这么多顾客和按摩师,店也就这么一家家开起来了。”2016年,老家济宁的一场按摩技能培训会后,王俊被家乡残联的大力支持所感召,返乡二次创业,创办了济宁市任城区王俊推拿中心和王俊盲人医疗按摩所,如今,王俊的推拿店已发展成为跨苏鲁两省、有品牌和有规模的盲人按摩连锁店,每年提供推拿服务近10万人次。

  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2019年,王俊通过顺利考核,获得盲人医疗主治按摩师资格,也是在这一年,王俊代表山东参加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第一名。王俊直言,没想到这次获奖,还为他后来参加国际赛事提供了敲门砖。

  2023年1月底,王俊接到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这个时候距离开赛不足两个月。”

  王俊告诉记者,作为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的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比赛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不过,很快我就想开了。即便时间紧任务重,我觉得自己未必不能做成,不能没上场先打怵。我就心无旁骛投入备赛了。”

  十足的动力,还来自多方的支持。备赛中,店里的按摩师,每天都会陪王俊模拟练习。山东省残联还为他专门组建了一个5人专家指导团,从中医按摩领域的技术大咖到专业训练英语对话交流的老师,英语零基础的王俊更在这场国际赛事上,用现学的多条英语指令性表达和基础交流顺利完成比赛项目,“(英语)学得很艰难,但学会的基本都用上了。”

  距离开赛仅半月有余,高强度的训练,却让王俊的左脚跟腱严重拉伤。赛前3天,在前往入住酒店途中,王俊的脚又不慎再次扭伤,“疼得没法着地,开幕式我都没能去成。”

  “我是代表国家参赛,不能丢脸。”王俊说,虽然意外频发,但真正上场的时候,他却觉得胜利在望,无比坦然,“正式开赛前,我还瘸着脚,去现场熟悉场地了,我都走到这儿了。”比赛前夜,所有的流程在王俊的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了一遍又一遍。

  “他做事就是太投入了,当时拉着他去公园散步,他都是一边走一边模拟练习手法。”魏红回忆,直至王俊出现在比赛现场,她悬着的心都没能放下,“他走的时候,左脚不太对,有点肿,我提醒他了,他没放在心上。后来,给他买鞋的时候,我也没敢按着往常买,买大了一号。”

  “China Wang Jun”

  法国时间3月25日晚间10时许,金牌得主公布,“China Wang Jun”的播报声响彻闭幕式现场。拿得奖牌后的王俊,第一时间将得奖的消息分享给了妻子,妻子秒回:“金牌?”“是的!”王俊自豪肯定。

  赛后接受采访时,王俊笑着谈起妻子,“这个奖牌啊,也有她的一份。多亏我爱人准备了大一号的鞋,不然我还真穿不下。”

  据悉,本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来自四大洲22个国家或地区的410名选手和200余名裁判参加竞赛。中国代表团派出29名选手参加9个类别20个项目的角逐。王俊作为中国两名按摩选手之一随国家代表队出战,并斩获金牌,这是我国第一块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盲人按摩项目的金牌。

  “夺冠后,我的任务更加艰巨,中残联、山东残联、济宁残联的领导们给我一个重担,培养下一个按摩项目的世界冠军,让金牌留在中国,留在山东,留在济宁。”王俊说。

  交流中,王俊更多地谈到了“身边人”,“我自己有亲身经历,更知道视障人士的不易和难处。”

  自创业以来,王俊在钻研技术研发的同时,不断开展、参与多项助残活动,在王俊的各个推拿中心里“一带一”“一带多”以师带徒的方式,培训、传授推拿专业理论和技能,鼓励一线员工参与技术革新,百余名盲人走上了就业路。而在当地政府和残联的指导帮助下,王俊推拿中心就被授予济宁市盲人按摩实训基地、济宁市残疾人就业基地;2017年该中心还被评选为国家级盲人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

  5月18日上午,济宁市残联王俊“传帮带”工作室揭牌仪式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举行,这标志着市残联首家以残疾人模范典型个人命名的工作室正式成立。

  如今,在王俊的家里每日清晨半小时的“父子英语角”常常成为魏红镜头里的一幕。

  12岁的儿子成了王俊的英语小导师,“除了补上缺失的陪伴,更多的是比赛回来后,跨国的交流成了我心里的大问题,我希望能带着这些手艺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推拿按摩的魅力,将中医推拿按摩发扬光大。”

  从运河之都到苏南小城,王俊的连锁推拿按摩中心里,技术研讨会,期期满座。一个个体量不大的推拿中心里,凝聚着一群人,他们靠着对生活的热爱创造着关于未来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