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山水画家康庄的传奇人生

《借来挂流三百丈》作者:张柯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第一次十年报告》这样叙述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成立的缘起:
民国十一年夏,秉农山(秉志)博士归国任教东南大学,既二年间尝循海采集动物;而胡步曾(胡先骕)博士又尝遣人远旅青藏,以搜求奇花异卉。所获动植物标本,盖已蔚然烂然矣,乃谋于科学社曰:海通以迩,外人竟派遣远征队深入国土,以采集生物,虽曰志于学术,而籍以探察形势,图有不利于吾国者,亦颇有其人。传曰:货恶其弃于地也,而况慢藏诲盗,启强暴觊觎之心。则生物学之研究,不容或缓焉。且生物学之研治,直探造化之秘奥,不拘拘于功利,而人君之福利攸系之。进化说兴,举世震耀,而推源于生物学。盖致用始于力学,譬若江河,发于源泉,本源不远,虽流不长。向使以是而启厉学之风,惟淬志于学术是尚,则造福家国,宁有涯际。至于资学致用,进以治菌虫药物,明康强卫生之理,免瘟疫疠之灾,犹其余事焉。社中同人,感之于其言,众议佥同,即推秉、胡及杨杏佛(杨铨)三君擘画生物研究所事,是年八月十八日,生物研究所开幕礼于南京中国科学社,名贤毕集,一时称盛,载《科学》中。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成立,推定秉志主持其事。所内设动物部、植物部,分别由秉志、胡先骕各司其事。
1928年,胡先骕与秉志等人在尚志学会和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于北京创办了静生生物调查所。建所初期,秉志任所长兼动物部主任,胡先骕任植物部主任,并受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讲授植物学。“静生生物调查所”这个名字中的“静生”是为了纪念中国生物学早期赞助人范源濂。
范源濂,字静生,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湖南湘乡人,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清廷学部主事、参事,参与创办清华学堂,并在京师大学堂任教。民国成立,任教育总长,参与创办南开大学,任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后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董事、董事长,1927年12月病逝于天津。范源濂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生活俭朴,为官清廉,待人诚恳,事亲至孝,其高风亮节,深受世人崇敬。
1949年,中科院成立。1950年,中科院批准静生生物调查所和原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
民国十一年夏,秉农山(秉志)博士归国任教东南大学,既二年间尝循海采集动物;而胡步曾(胡先骕)博士又尝遣人远旅青藏,以搜求奇花异卉。所获动植物标本,盖已蔚然烂然矣,乃谋于科学社曰:海通以迩,外人竟派遣远征队深入国土,以采集生物,虽曰志于学术,而籍以探察形势,图有不利于吾国者,亦颇有其人。传曰:货恶其弃于地也,而况慢藏诲盗,启强暴觊觎之心。则生物学之研究,不容或缓焉。且生物学之研治,直探造化之秘奥,不拘拘于功利,而人君之福利攸系之。进化说兴,举世震耀,而推源于生物学。盖致用始于力学,譬若江河,发于源泉,本源不远,虽流不长。向使以是而启厉学之风,惟淬志于学术是尚,则造福家国,宁有涯际。至于资学致用,进以治菌虫药物,明康强卫生之理,免瘟疫疠之灾,犹其余事焉。社中同人,感之于其言,众议佥同,即推秉、胡及杨杏佛(杨铨)三君擘画生物研究所事,是年八月十八日,生物研究所开幕礼于南京中国科学社,名贤毕集,一时称盛,载《科学》中。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成立,推定秉志主持其事。所内设动物部、植物部,分别由秉志、胡先骕各司其事。
1928年,胡先骕与秉志等人在尚志学会和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于北京创办了静生生物调查所。建所初期,秉志任所长兼动物部主任,胡先骕任植物部主任,并受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讲授植物学。“静生生物调查所”这个名字中的“静生”是为了纪念中国生物学早期赞助人范源濂。
范源濂,字静生,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湖南湘乡人,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清廷学部主事、参事,参与创办清华学堂,并在京师大学堂任教。民国成立,任教育总长,参与创办南开大学,任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后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董事、董事长,1927年12月病逝于天津。范源濂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生活俭朴,为官清廉,待人诚恳,事亲至孝,其高风亮节,深受世人崇敬。
1949年,中科院成立。1950年,中科院批准静生生物调查所和原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