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伯乐

——奋斗先驱的海洋精神
《海洋先驱:唐世凤》作者:刘宜庆
点击查看原图
        在厦门大学,伍献文跟随美国生物学家莱特教授学习动物分类学,掌握了动物分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协助指导学生进行动物学实验。伍献文在厦门大学工作和生活了6年,接受了动物学研究的基础训练,为其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伍献文出自秉志门下,他没有料到会和恩师秉志在厦门大学重聚。
  
  1925年9月,秉志应私立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的邀请,任厦门大学动物系教授,并担任系主任。秉志的到来,提升了厦门大学动物系的学术地位。而林文庆校长对秉志大力支持,主张扩建动物系博物院。1925年12月5日第130期《厦大周刊》载:“本校动物系博物院,筹备已久,内容颇有可观。现自秉农山(秉志)博士兼充该院主任后,林校长益加注意,拟于明年春大肆扩充,预算经费约需一万五千元左右云。”
  
  秉志对校长林文庆的治校方法非常赞赏,认为林文庆爱人下士,有古代君子之风,令人惺惺相惜,与之成为莫逆之交。秉志在鼓浪屿附近海中发现一海星新种,为了纪念林文庆,秉志将这种海星定名为“林文庆海星”。
  
  秉志推荐伍献文在动物系注册学习,成为一名工读生,一边让伍献文给自己当助教,一边让伍献文进一步精进自己的学业。在秉志的指导下,伍献文在组织学和胚胎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获得厦门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伍献文曾自言:“一直追随先生左右,深得教诲,凡四十年。”1929年,伍献文在美国的一本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在海豚肺内发现的寄生圆虫新种。伍献文将之定名为秉氏圆虫,“以示感谢前本校动物系主任秉农山教育之厚意”。
  
  1927年9月,秉志应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的邀请,回到南京,担任生物系主任。一年后,伍献文辞去厦门大学教职,来到国立中央大学执教,教动物分类学以及水生动物采集。在这短短的一年里,伍献文发现唐世凤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可造之材,了解了他曲折的求学经历之后,对他格外关爱。
  
  伍献文只比唐世凤大3岁,两人年龄相仿,家境相似,意气相投。虽然唐世凤对伍献文执弟子礼,但两人建立了牢固的亦师亦友的情谊。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伍献文指导唐世凤从事海洋调查、海洋生物采集等专业。唐世凤从而进入浩瀚广博的海洋学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伍献文曾多次提携唐世凤。可以这样说,如果唐世凤是千里马,伍献文就是赏识他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