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非遗里的青春力量

匠心传承,赓续技艺
侯人毓(后排)指导孩子们画脸谱。
点击查看原图
朱益萱鲁绣作品《别样风骨》
点击查看原图
        在时间沉淀中,文化不断孕育和发展,经过代代传承赓续生命活力。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非遗,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济南非遗项目丰富,种类繁多。许多年轻一代的传承人不仅意识到保护弘扬传播非遗的重要意义,更身体力行做非遗的传播者、实践者和传承者。自儿时起,他们耳濡目染,跟随父母的非遗事业成长,长大后,年轻的肩膀也承担起非遗传承的责任,不断前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为传承注入新力量

  许多非遗项目从民族性的活动中发展而来。在古老的先民祭祀中,一些活动形式逐渐形成。先秦以来的社日祭土地习俗不断传承发展。社火活动便由祭祀仪式中逐步演变发展而来。社火活动中,人们戴上面具,或是扮演各种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或是扮成历史人物。脸谱上不同颜色、画法皆有不同寓意,特殊人物甚至有固定的眉眼形状和专属颜色。社火结束之后,脸谱还可以悬挂于厅堂居室之中,表达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今年23岁的侯人毓是侯氏社火脸谱的第七代传承人。从今年开始,她接起父母手中的接力棒,开展非遗传承弘扬活动,“以前读书时,我在寒暑假参加各种传承实践活动。今年毕业,我便全力投入其中。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等活动十分频繁,基本每周都会有一场活动,十分充实。”
  
  还在孩提时代,父亲侯志新、母亲李小兰为了脸谱忙碌的身影便刻进侯人毓的记忆中。脸谱夸张的造型、靓丽的色彩无不深深打动着侯人毓的心。“选择继续从事脸谱事业,一方面是我自己非常喜欢,另外,父母也从小教育我,脸谱绘制的技艺不能丢,一定要学下来。”侯人毓介绍。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国画、油画的过程也帮助她更好地理解脸谱这项传统技艺和艺术形式,并在小小年纪就开始了脸谱的制作和绘画,也曾在省级脸谱比赛中拿下大奖。
  
  如今,很多年轻传承人将活力带入到传承实践活动中。侯人毓也对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充满兴趣,侯氏社火脸谱拥有极强的视觉表现力与感染力,开发实用性的产品并非难事,但如何开发出文创美食便需要更好的思路和切入点。

  让非遗连接新生活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非遗保护工作中,“人”可谓是重要核心,后继有人才是传承的关键,也是实现发展的动力。
  
  传承非遗的方式有许多种,比如,近年来开展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为项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文字、影像等方式便于保存学习。此外,宣传展示活动也是让非遗更好普及传承,融入百姓生活的重要方式。
  
  在传统民俗习惯中,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木版年画成为百姓装点过年气氛、表达美好愿望的重要形式。年画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之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缩影。莱芜木版年画的诞生可以追溯至清朝末年,其技艺从木匠刻花中发展而来。在年画的制作过程中,画稿、刻版、印刷、装裱、开相的工序每道都不能少。套色刻印的流程也颇为复杂。
  
  莱芜木版年画第四代传承人石桂利将40余年的时光投入到非遗事业之中,如今,他的儿子石龙辰也投入非遗的传承普及活动中,化身非遗传播者,“我会参加一些非遗普及活动,也会在业余时间走进校园,带领孩子们学习了解这项传统非遗技艺。”
  
  石龙辰是名90后,父亲年纪渐长后,他便担任起父亲的“联络员”。这几年,石桂利不仅在线下普及推广非遗,也在短视频平台拥有了视频账号。“联系合作,拍摄相关视频,与粉丝互动,挂上莱芜木版年画的销售链接……这些事物都是儿子帮我解决的,年轻人擅长这些,做得也非常好。”石桂利表示。
  
  石龙辰将父亲的非遗传承活动打理得风生水起,然而,这些都是他业余时间付出的努力,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名程序员,“未来,也在考虑通过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带动木版年画更好地传播推广。”

  新星在行动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传承,更要发展,让非遗在新时代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这就对传承人的创造性转化能力,拓展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发能力提出新的考验。打铁还需自身硬,传承人不仅要擅长所传承的技艺,也要注重创意和创新,赋予产品以生命。此外,将非遗与市场接轨,让服务与文化结合,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发出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径。
  
  在日前举办的2023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山东手造”精品展期间,“非遗赋彩·绣美生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鲁绣技能大赛成功举办。经过一天半的比赛,来自全省10市28名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用五颜六色的绣线,巧妙的针法技艺,完成一幅幅鲁绣作品。

  “大赛分为赛前操作和现场操作两部分。这次大赛的主题是‘荷花’,在设计作品时我想,大部分人在歌颂荷花时,都会选择荷花盛开时的状态来表现主题,但是我觉得荷花在即将凋零时也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和美感。”参赛选手朱益萱向记者介绍。
  
  大赛落幕后,朱益萱收获到好消息,她创作的刺绣《别样风骨》获得一等奖,“虽然很认真的准备,但确实没有想到能收获这样的好成绩。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以后也要更加努力了。”
  
  朱益萱是90后,但与鲁绣相伴的时间却已有20余年。她的母亲正是第四代鲁绣传承人戎玉蕊,自幼受母亲影响的她长大后也走上发展鲁绣为事业的道路。近年来,她将济南山水文化融入创作,把时尚元素与鲁绣相结合,开发出鲁绣首饰、时装手提包等一系列富有时尚气息的鲁绣单品,让传统文化符号成为装点日常生活的点睛之笔。这些作品也广受市场好评,非遗作品与市场接轨,也让自身活力不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