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非遗赋彩,绣美生活

鲁绣技能大赛尽展“国宝”技艺风采
选手在现场操作环节完成绣品图片为主办方提供
点击查看原图
        商报济南消息 在2023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山东手造”精品展现场,同步举办的还有“非遗赋彩·绣美生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鲁绣技能大赛。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获悉,来自山东10市的28位选手参与其中,一争高下。他们的精美鲁绣作品展现出鲁绣种类的丰富与多彩,同时,传统鲁绣、绒绣、发丝绣等绣种皆有作品参赛。

  在中国诸多传统技艺中,刺绣历史悠久,艺术特色别具一格。绣线穿梭之间,绘就一幅幅精巧绣作。其中,鲁绣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绣种,更是中国“八大名绣”之一。
  
  鲁绣广泛分布于山东,是地区内的代表性刺绣。勤劳智慧的齐鲁儿女发展出不同刺绣种类,在不同地域形成不同种类,比如,济阳钩绣、烟台绒绣、费县手绣、蓬莱博绣等;也会根据材质、手法等不同形成分类,比如,发丝绣、雕平绣、花边大套、棒槌花边等。这些绣种所擅长技法各不相同,但皆有特色,共同呈现鲁绣的丰富与多样,以及广泛的适用性。
  
  在本次大赛中,28位选手各展绝技,传统鲁绣、手绣、发丝绣、绒绣等绣种均参与其中,呈现极强的丰富性。除参赛作品外,选手们还将日常绣出的作品带到现场,供广大游客欣赏品鉴,了解鲁绣大家庭的多彩魅力。
  
  此外,除了绣种丰富外,参赛选手来源也十分广泛,覆盖了非遗传承人、抽纱刺绣工(手绣工)的从业者、大专院校师生等。
  
  鲁绣博采“苏、粤、蜀、湘”四大名绣之长,又独具一格。2021年,鲁绣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本次大赛的举办进一步提升鲁绣手艺人技能水平,展示鲁绣活态传承,推进非遗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所谓“慢工出细活”,鲁绣技艺复杂,极其考验创作者耐心。本次比赛以“荷花”为主题,分赛前操作和现场操作两部分。参赛选手可在赛前操作时完成一朵荷花图案的绣品,再在现场操作环节完成与荷花相匹配的其他内容。

  “参赛前的1个多月,我们的选手就开始了紧张的筹备,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我带领中心3位选手参与这次比赛,其中既有从业10余年的专业人士,也有学习鲁绣2年的新星之秀。”山东博物馆鲁绣研究中心负责人宋爱华告诉记者。

  “现场操作环节有1天半的时间来完成作品,以展现选手实力。赛制设置对选手的技能和速度要求都比较高。我带来的是传统鲁绣《鱼戏莲叶》,作品借鉴水墨画和工笔画的风格,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内容。”参赛选手李建东介绍。
  
  最终,经过专家评委们的评定,大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0名及优秀奖若干名。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大赛为全省鲁绣从业者们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沟通、促进发展的平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