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打破纪录

——山水画家康庄的传奇人生
点击查看原图
        学习了斯氏体系,康庄明白了导演作用、导演与演员的相互关系,关键是懂得了舞台调度。他认为从导演方面讲,斯氏体系最重要的内容是舞台调度。读书读到这一层,康庄脑洞大开,掌握了话语权。“你的话语权怎么体现?”“你得说出个糖的枣的,比如怎么把舞台调度成一个场面和画面,怎么让画面不偏,怎么突出主要角色?怎么通过舞台调度烘托气氛,怎么让演员体验角色,创造角色?这些你都得想明白,给老艺人讲出来,人家才会心服口服”。
  读通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康庄底气足得像充满气的皮球,再给演员说戏,比如这句台词什么意思,用什么语气表达,演员怎样站位,他边说边示范,如同剥开粽叶的粽子,糖的枣的,说得清清楚楚。
  光说不练假把式,真刀真枪干革命。每天起早练功,康庄舞台范儿起来了,能讲能示范,演员临时不凑手,他能上场救急了。导演一旦建立起了威信,讲话大为灵光。
  传统戏在农村拥有广大观众,所以说传统戏是地方剧团吃饭的戏。现代戏是政治任务,必须保证完成。随着形势发展,现代戏越排越多。中国正在抗美援越,上级要求抓紧排演这类戏。康庄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把话剧《南方来信》改编成梆子戏。
  话剧改梆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康庄说:“首先,你得把话剧对白换成合辙押韵的唱词,各种角色用什么唱腔,都是有要求的;唱段怎么安排,也是有讲究的; 话剧表演动作改成戏曲表演形式,这些都需要编者在吃透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二度艺术创作。”康庄回忆说。开始要和演员建立信任,现在要与作曲搞好协调,让音乐与配器贴合上你的剧本。
  任务来得太急,排演《南方来信》那一周,康庄天天开夜车,最后紧张到他写好一场戏,立即刻钢板,油印多份,交给作曲和演员,作曲抓紧谱曲,演员忙着背台词。
  刘忠礼见他连轴转,感动得没办法,他说:“小康,你写本子,我陪着你;你夜里饿了,我给你下面条。”
  撑到第二天深夜,刘忠礼眼睛睁不开了,歪在一边打瞌睡。
  直到剧本完成了,康庄也没喝上指导员下的面条,他得和团长一起,抓紧带着演员“走场子”。只用七天时间,《南方来信》排演完毕,打破了剧团最快排戏纪录。只有那个年代,才有如此速度。当时全国一盘棋,为了支援越南抗美救国,首都举行了几十万人大游行,中国出动高炮、工程、铁路、扫雷、后勤等部队出国援越。中国演员在大后方舞台上配合援越。中国人口六亿五千万,六亿五千万人有六亿五千万挂热肠子,人人想着支援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