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梦圆 只因有你
在很多人眼中,护理工作不仅琐碎而且劳累,但是,同样有很多人热爱护士这份职业。他们是母女、是夫妻,他们有着相同的“天使梦”,在今天,国际护士节里他们互道节日快乐。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母女护士”“护士夫妻”,看他们如何用耐心和爱心给患者温暖。
【白衣母女组】
“你像极了当年的我”
在很多人眼中,护理工作琐碎而且劳累,但有很多人热爱护士这份职业。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无形间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影响耳濡目染,悄悄地扎进心里,不知不觉塑造了我们长大后的模样,这世上最美妙的母女关系,莫过于“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就有这样一对护士母女。母亲王俊杰是医院中医眼科护士长,女儿李佳韵去年刚入职,目前是小儿眼科门诊的一名护士。一家人同怀白衣天使梦,与护理这个行业结下不解之缘。工作中她们互相勉励,生活中彼此悉心照顾。作为女儿,穿着护士服的妈妈是心中最美的模样;作为妈妈,成为护士的女儿是王俊杰最大的骄傲。对于护理工作,母女俩有着相似的看法:辛苦和加班是常态,但是在救死扶伤的路上,护士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支撑着她们坚持护理工作的精神支柱。
从护士到护士长,从年轻护士到年轻护士的妈妈,入行28年的王俊杰说起自己的职业充满自豪,如今,女儿也成为一名白衣天使,王俊杰的天使梦有了更多的延续。
对女儿李佳韵来说,妈妈算是她职业上的引路人。“因为妈妈是护士,从小就对这个职业很熟悉,特别是小时候有段时间一直生病,都是妈妈给我打针护理,就记得妈妈打针一点都不疼,还挺厉害的。”也是那时候开始,李佳韵真正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不容易。
不过,小时候的她并不想在医院工作,更不想成为一名护士,因为觉得妈妈工作十分辛苦,连续加班是家常便饭,经常忙得没时间吃饭,没时间给自己检查作业,更别说照顾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李佳韵放学后都是在同学家里度过,直到妈妈下班了或者爸爸有空来接才回家,也正是如此,练就了李佳韵独立的性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懂事的李佳韵慢慢理解了妈妈的工作和选择。从小到大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下,连李佳韵自己都没发现,她的心中早已种下了“白衣天使”梦,理想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不知不觉中把妈妈当成了榜样,潜移默化地爱上了护理工作,高考完后顺理成章地报考了护理专业,经过5年学习顺利成为一名护士。
“她穿护士服比穿普通衣服还好看。”王俊杰说,有时候看到女儿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一样的意气风发,为梦想和责任努力。“‘今天太忙了,连手机都没顾上看’,有时聊起一天的工作,她会这样总结。”王俊杰笑着说,“虽然年轻人玩性大,但对待工作,女儿很认真。”
今年,是母女俩共同过的第一个护士节,李佳韵说,她要郑重地跟妈妈说一声“节日快乐”。
【护理夫妻档】
“我的世界你都懂”
在卫生健康系统这个大家庭中,有不少护理“夫妻档”,他们虽然每天在同一个地方上班,却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大部分时间都各自坚守不同护理岗位,各自忙碌,很难见上一面;他们虽是夫妻,但“你上班、我下班”“你早班、我晚班”的状态才是生活常态。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手术室护士赵景龙与东院区儿科门诊护士王俊芳就是这样一对“夫妻档”护理人员,“我们平时都很忙,作为同行夫妻,很多时候不用说明,就能懂对方的心意。”赵景龙说。
5月10日早上不到7点,赵景龙和王俊芳踏着晨曦第一缕阳光,一起走进中心医院东院区,而后两人便各自前往所在的科室,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直到当日下午4点30分,赵景龙才结束了四台手术的护理工作,利用休息间隙,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而此时,王俊芳仍在自己的护理岗位上忙碌着。
自2015年毕业进入中心医院,8年时间里,赵景龙有6年多一直坚守在手术室,手术室的工作强度大,加班是常态。“我们经常是‘夜行者’,天还未亮就扎进手术室,回家时又已天黑。”赵景龙告诉记者,爱人所在的儿科一直都是相对忙碌的科室,面对小患者,护理工作更为琐碎,需要更多的耐心与爱心。
“我们两人在同一所学校的护理专业就读,并在大学时相恋,属于‘校园爱情’。”谈起两人的过往,王俊芳说,很幸运,毕业后他们共同在中心医院就职,并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如今,两人的孩子已经三岁了。
从相识到相守,赵景龙与王俊芳已经携手走过十三载,“我们有着对护理事业共同的追求和向往,在一起时,我们会分享工作中的趣事,倾诉遇到的小委屈,探讨学习护理技能等,尽管忙碌但很快乐。”王俊芳表示,对于家庭、家人,他们也有着说不出的愧疚,十分感激一直以来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她和赵景龙也在尽最大努力陪伴女儿长大。他们夫妻两人不希望缺席女儿的成长。
时间常常“交错”的不只赵景龙和王俊芳。从家到单位,从单位到家,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护士李健和同是省立医院儿科门诊护士的妻子每天重复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李健告诉记者,妻子在儿科门诊,还担负了一部分儿科急诊的任务,需要上夜班。工作强度大、时间不规律,两人都顾不上家。两个孩子大的11岁,小的4岁,“幼儿园离小区很近,下午放学的时候等不到我们,哥哥会把上幼儿园的弟弟接回家,晚上也会陪弟弟玩一会。”也因为这样,李健的大儿子比同龄的孩子独立得更早一些,也能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忙碌。
对于孩子,夫妻俩充满愧疚,“当时选择这个专业时已经了解这个专业的特殊性,从事了护士这个工作,就应该不负当时的选择。”李健说。
◎本专题撰稿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淼 于娜
【白衣母女组】
“你像极了当年的我”
在很多人眼中,护理工作琐碎而且劳累,但有很多人热爱护士这份职业。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无形间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影响耳濡目染,悄悄地扎进心里,不知不觉塑造了我们长大后的模样,这世上最美妙的母女关系,莫过于“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就有这样一对护士母女。母亲王俊杰是医院中医眼科护士长,女儿李佳韵去年刚入职,目前是小儿眼科门诊的一名护士。一家人同怀白衣天使梦,与护理这个行业结下不解之缘。工作中她们互相勉励,生活中彼此悉心照顾。作为女儿,穿着护士服的妈妈是心中最美的模样;作为妈妈,成为护士的女儿是王俊杰最大的骄傲。对于护理工作,母女俩有着相似的看法:辛苦和加班是常态,但是在救死扶伤的路上,护士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支撑着她们坚持护理工作的精神支柱。
从护士到护士长,从年轻护士到年轻护士的妈妈,入行28年的王俊杰说起自己的职业充满自豪,如今,女儿也成为一名白衣天使,王俊杰的天使梦有了更多的延续。
对女儿李佳韵来说,妈妈算是她职业上的引路人。“因为妈妈是护士,从小就对这个职业很熟悉,特别是小时候有段时间一直生病,都是妈妈给我打针护理,就记得妈妈打针一点都不疼,还挺厉害的。”也是那时候开始,李佳韵真正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不容易。
不过,小时候的她并不想在医院工作,更不想成为一名护士,因为觉得妈妈工作十分辛苦,连续加班是家常便饭,经常忙得没时间吃饭,没时间给自己检查作业,更别说照顾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李佳韵放学后都是在同学家里度过,直到妈妈下班了或者爸爸有空来接才回家,也正是如此,练就了李佳韵独立的性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懂事的李佳韵慢慢理解了妈妈的工作和选择。从小到大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下,连李佳韵自己都没发现,她的心中早已种下了“白衣天使”梦,理想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不知不觉中把妈妈当成了榜样,潜移默化地爱上了护理工作,高考完后顺理成章地报考了护理专业,经过5年学习顺利成为一名护士。
“她穿护士服比穿普通衣服还好看。”王俊杰说,有时候看到女儿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一样的意气风发,为梦想和责任努力。“‘今天太忙了,连手机都没顾上看’,有时聊起一天的工作,她会这样总结。”王俊杰笑着说,“虽然年轻人玩性大,但对待工作,女儿很认真。”
今年,是母女俩共同过的第一个护士节,李佳韵说,她要郑重地跟妈妈说一声“节日快乐”。
【护理夫妻档】
“我的世界你都懂”
在卫生健康系统这个大家庭中,有不少护理“夫妻档”,他们虽然每天在同一个地方上班,却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大部分时间都各自坚守不同护理岗位,各自忙碌,很难见上一面;他们虽是夫妻,但“你上班、我下班”“你早班、我晚班”的状态才是生活常态。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手术室护士赵景龙与东院区儿科门诊护士王俊芳就是这样一对“夫妻档”护理人员,“我们平时都很忙,作为同行夫妻,很多时候不用说明,就能懂对方的心意。”赵景龙说。
5月10日早上不到7点,赵景龙和王俊芳踏着晨曦第一缕阳光,一起走进中心医院东院区,而后两人便各自前往所在的科室,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直到当日下午4点30分,赵景龙才结束了四台手术的护理工作,利用休息间隙,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而此时,王俊芳仍在自己的护理岗位上忙碌着。
自2015年毕业进入中心医院,8年时间里,赵景龙有6年多一直坚守在手术室,手术室的工作强度大,加班是常态。“我们经常是‘夜行者’,天还未亮就扎进手术室,回家时又已天黑。”赵景龙告诉记者,爱人所在的儿科一直都是相对忙碌的科室,面对小患者,护理工作更为琐碎,需要更多的耐心与爱心。
“我们两人在同一所学校的护理专业就读,并在大学时相恋,属于‘校园爱情’。”谈起两人的过往,王俊芳说,很幸运,毕业后他们共同在中心医院就职,并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如今,两人的孩子已经三岁了。
从相识到相守,赵景龙与王俊芳已经携手走过十三载,“我们有着对护理事业共同的追求和向往,在一起时,我们会分享工作中的趣事,倾诉遇到的小委屈,探讨学习护理技能等,尽管忙碌但很快乐。”王俊芳表示,对于家庭、家人,他们也有着说不出的愧疚,十分感激一直以来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她和赵景龙也在尽最大努力陪伴女儿长大。他们夫妻两人不希望缺席女儿的成长。
时间常常“交错”的不只赵景龙和王俊芳。从家到单位,从单位到家,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护士李健和同是省立医院儿科门诊护士的妻子每天重复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李健告诉记者,妻子在儿科门诊,还担负了一部分儿科急诊的任务,需要上夜班。工作强度大、时间不规律,两人都顾不上家。两个孩子大的11岁,小的4岁,“幼儿园离小区很近,下午放学的时候等不到我们,哥哥会把上幼儿园的弟弟接回家,晚上也会陪弟弟玩一会。”也因为这样,李健的大儿子比同龄的孩子独立得更早一些,也能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忙碌。
对于孩子,夫妻俩充满愧疚,“当时选择这个专业时已经了解这个专业的特殊性,从事了护士这个工作,就应该不负当时的选择。”李健说。
◎本专题撰稿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淼 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