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地灵人杰

——奋斗先驱的海洋精神
点击查看原图
        杨士奇墓位于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北山坡上。在杨士奇墓右侧竖着一块两米高的墓碑,记录着他由一介寒士升迁至当朝宰相的一生。四柱牌坊上“与国咸休”四字清晰可见。
  唐世凤来到杨士奇墓碑前,把精心采集的野花,虔诚地摆放在墓碑上。唐世凤拜谒完毕后,起身环顾四周,只见青松吐翠。鸟儿在天空中盘旋,降落在密林深处。在一阵细密的鸟儿的鸣叫声中,唐世凤读书的目标愈加清晰明确。
  离开杨士奇墓地,唐世凤来到赣江边。江声浩荡,江面宽广,帆船穿梭如织。望着江水,唐世凤心胸开阔了起来,他知道流经泰和县的赣江,从南方来,一直流到鄱阳湖,联通长江。而长江浩浩荡荡,奔腾入海。他眼前的水,可以流到浩瀚无垠的海洋。此时,他的心如被风鼓荡的船上的白帆,他的思绪跨越千古,落到千里之外的大海上……
  江汉滔滔万古流,舟帆如织无时休。
  唐世凤默念这样两句诗,转身离开了赣江。这次萍乡之行,承载着唐世凤思想的一次转变,也是青春的一次远行,可谓他漫漫人生路的一个转折点。
  回到家中,唐世凤和母亲说了萍乡之行的经历。母亲告诉他,家中的妹妹也夭折了。母亲也想通了,不想让仅存的儿子,走文盲父亲的老路,于是多方借贷,送他再进泰和县立高等小学校就读。
  后来,唐世凤来到青岛,在山东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执教,面对大学生讲起自己曲折坎坷的求学经历时,他总是无奈地说:“我是最老的小学生。”轻轻的叹息中包含着无尽的心酸。听他讲求学故事的大学生们,心中涌起复杂的感受:唐先生在那样穷困的环境中,仍不放弃读书的梦想,自强不息,成为全国闻名的海洋学家,是我们求学、治学路上好榜样!
  唐世凤是吉安之子,他在泰和这块土地上出生、成长。任何一位在青史留名的人物,都会从故乡汲取精神的营养。唐世凤一生,如同大江大河奔腾入海,吉安市泰和县就是他精神的源头。可以这样说,吉安文脉、泰和人文造就了唐世凤。了解20世纪著名的海洋学家唐世凤,要从生养他的土地开始。
  吉安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取吉阳(今吉水)、安成(今安福)首字合称为吉安。吉安还有一个在历史中熠熠生辉的别名——庐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施郡县制,设天下三十六郡,始置庐陵县。东汉末年,孙策升庐陵县为郡,庐陵郡治一直在吉泰盆地内的泰和、吉水、吉州之间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