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自强芯

于江涛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商报消息 于江涛,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联合装置车间技术员,扎根一线27年以来,他独创虚拟生产装置模拟系统,完成课题200多项,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累计创效过亿元;开设“劳模课堂”200多场,培养出多名装置专家和技术骨干,从炼油行业一名操作工,成长为全国首届“十大创新工匠”、全国劳动模范。
2008年底,齐鲁石化炼油厂新建一套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提上日程,于江涛作为常减压装置的技术骨干,“临危受命”被抽调参与新装置的建设开工。作为企业方的技术负责人之一,初期主要负责审核设计图纸、现场施工检查监督以及操作规程、编写装置投料开工方案等工作。他到新岗位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对5000多张设计图纸逐一进行严格审查。
凭着探索精神和技术积淀,于江涛从几千张图纸中发现了100多项设计漏洞,并和同事们一起提出了有效的整改建议,督促设计方、施工方迅速整改处理,成功为新装置按时中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装置设计之初考虑到员工操作的灵活性和低负荷运行状态下的经济性,减压塔顶的抽真空系统设计了两列,分别能满足装置40%、60%负荷下的生产需要。装置运行稳定以后,于江涛逐渐摸透了减压塔的“脾性”,锁定了他的第一个优化目标,通过抽真空系统改造,实现了蒸汽节约最大化,第一年便节约8000余吨蒸汽。
2014年底,于江涛提出如果炼油厂用烯烃厂副产品乙烯焦油作为第四常减压装置的加热炉燃料可以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厂际之间实施这个项目必定困难重重。
他主动“请缨”,认真梳理了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流程,对原先的渣油燃料流程作了合理动改,很快使装置具备了项目实施的条件。2015年4月份,火嘴油枪漏油严重这个问题又开始困扰着施工人员。他与检修人员一起拆卸清理油枪,查找蛛丝马迹,对照分析泄漏程度不同的油枪的每一个部位,最终发现泄漏的主要原因是油枪其中一个垫片尺寸差了近2毫米,就是这不起眼的2毫米,导致了许多火嘴油枪的频繁漏油。就这样,加热炉烧乙烯焦油任务历时4个月最终圆满完成。
此外,于江涛牵头成立了炼油厂常减压专业劳模创新工作室,近五年来,他定期组织全厂三套常减压装置的生产技术骨干,围绕生产问题开“诸葛亮会”,深入装置现场破题解惑,先后完成创新课题70多项,累计创效近亿元。
2019年于江涛成功将“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到第四常减压装置中,成为中石化系统内首个由员工自主研发完成的虚拟现实项目。
10年前,从来没有接触过flash制作的于江涛找来四常装置建设时和近年来所有改造过的流程图,自学3D绘图和动画制作软件,用10年的业余时间,完成了第四常减压装置全部设备、管线、阀门及工艺流程的3D建模,整套装置的工艺流程、物料走向和设备管线内外部结构一目了然,各类机泵参数、管线材质等数据一应俱全。2018年开始,他又将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其中,具有三维、实时交互、属性提取等特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可视化、沉浸式的装置立体仿真,为生产优化、设备维护、员工培训等都开辟了新路径。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通讯员 张立群 刘芳芳
2008年底,齐鲁石化炼油厂新建一套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提上日程,于江涛作为常减压装置的技术骨干,“临危受命”被抽调参与新装置的建设开工。作为企业方的技术负责人之一,初期主要负责审核设计图纸、现场施工检查监督以及操作规程、编写装置投料开工方案等工作。他到新岗位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对5000多张设计图纸逐一进行严格审查。
凭着探索精神和技术积淀,于江涛从几千张图纸中发现了100多项设计漏洞,并和同事们一起提出了有效的整改建议,督促设计方、施工方迅速整改处理,成功为新装置按时中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装置设计之初考虑到员工操作的灵活性和低负荷运行状态下的经济性,减压塔顶的抽真空系统设计了两列,分别能满足装置40%、60%负荷下的生产需要。装置运行稳定以后,于江涛逐渐摸透了减压塔的“脾性”,锁定了他的第一个优化目标,通过抽真空系统改造,实现了蒸汽节约最大化,第一年便节约8000余吨蒸汽。
2014年底,于江涛提出如果炼油厂用烯烃厂副产品乙烯焦油作为第四常减压装置的加热炉燃料可以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厂际之间实施这个项目必定困难重重。
他主动“请缨”,认真梳理了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流程,对原先的渣油燃料流程作了合理动改,很快使装置具备了项目实施的条件。2015年4月份,火嘴油枪漏油严重这个问题又开始困扰着施工人员。他与检修人员一起拆卸清理油枪,查找蛛丝马迹,对照分析泄漏程度不同的油枪的每一个部位,最终发现泄漏的主要原因是油枪其中一个垫片尺寸差了近2毫米,就是这不起眼的2毫米,导致了许多火嘴油枪的频繁漏油。就这样,加热炉烧乙烯焦油任务历时4个月最终圆满完成。
此外,于江涛牵头成立了炼油厂常减压专业劳模创新工作室,近五年来,他定期组织全厂三套常减压装置的生产技术骨干,围绕生产问题开“诸葛亮会”,深入装置现场破题解惑,先后完成创新课题70多项,累计创效近亿元。
2019年于江涛成功将“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到第四常减压装置中,成为中石化系统内首个由员工自主研发完成的虚拟现实项目。
10年前,从来没有接触过flash制作的于江涛找来四常装置建设时和近年来所有改造过的流程图,自学3D绘图和动画制作软件,用10年的业余时间,完成了第四常减压装置全部设备、管线、阀门及工艺流程的3D建模,整套装置的工艺流程、物料走向和设备管线内外部结构一目了然,各类机泵参数、管线材质等数据一应俱全。2018年开始,他又将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其中,具有三维、实时交互、属性提取等特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可视化、沉浸式的装置立体仿真,为生产优化、设备维护、员工培训等都开辟了新路径。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通讯员 张立群 刘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