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那年的一场研讨会

        ◎文/王方晨

  近二十年前,单位换了位新领导,搭眼一看就知道人很敞亮,不像有些人净是小心眼儿,弯弯绕儿。领导对我很照顾,别人出差他都管得很严,我不出差他还常常催我出去走走,多交往,见世面,说,紧着你出去才花几个小钱儿,尽管拿差旅费来报销!惜我历来不爱出门,除了每年一两次去省城开会,几乎从不远行,大大辜负了领导一番好意。

  领导教师出身,自然有文化,所以对文化也就看得很高。他对我说过一次想来很有道理的话:文学是属于历史的,体育是属于现时的。为什么会提到体育?因为当时机构改革,文体合并。我明白领导的意思,现实中文学可能不像体育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荣耀。

  我们领导有个心愿,就是要给我开作品研讨会。来单位不久,他就跟我提了出来:“开个研讨会吧。”领导的好意我领了,但不管领导怎么说,我都没怎么放在心上。

  那年我在北京学习,领导又打来电话,叮嘱我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让我不要怕花钱,花多少单位全给报。唉,我就是这么个讲究节约的人,不管是花自己的还是花公家的,均不舍得,最终也没拿回报销单子来。回来后领导还是时不时地向我提开作品研讨会的事,我心里有一搭无一搭的,事情就一拖再拖。

  冬天天冷,但我觉得自己的脑子还算好使,常常就能想明白一些事。元旦前跟李敬泽先生通话,李敬泽先生就说,他准备来我这里一趟。电话放下,我就觉事情严重起来,因为我偏居一座小城,很少单独接待过朋友,况且这次来的又是身份不一般的人。第二天赶忙向领导汇报,看怎么办。领导非常高兴,说:“你的研讨会也顺便开了吧。”

  呵呵,看来领导对我的研讨会是忘不掉了。

  元旦过后,天气越加寒冷,西北风整天呜呜地吹。我等待着李敬泽先生前来晤谈,幻想着一个黑暗的世界将从此打开一道宽阔明亮的大门。但年节临近,李敬泽先生因事务繁多,最终没能成行。到如今时间已过去十几年,我的那些说起来会很让人振奋的念头,已经被我忘得差不多了。世界依然坚固,时光依然黑暗,那个存在于想象中的大门,却已经了无踪迹。

  第二年年假刚过,我的烦恼日重。这烦恼无关乎创作,只是生活的烦恼。我获得正高职称数年,因为单位缺少岗位,一直没能聘任。单位领导做了许多努力,都无满意结果。职称聘任直接影响到个人工资收入,我作为一个俗世中俗之又俗的俗人,自然多有牵挂。看领导如此费心,不想再麻烦他,考虑再三,决定还是去见我们的宣传部长。

  部长也是一位很优秀的领导,甫一上任,就点我的将。正巧我在宣传部一个朋友那里聊天,部长就走过来,不知怎么认识我的,老远就说,“大手笔”啊!现在一想,我就很惭愧。当时我正有点心事,反应就不是那么迅速。过后有人告诉我,宣传部长跟人说,王方晨好像不大高兴。几天后,我们单位领导通知我,部长点了我的将,安排我做一项事。我乐于从命,全力以赴。

  部长对我也很关照,时间一长,对我的创作如数家珍,当面表扬我的时候也不少。我的职称聘任问题,她也积极协调。

  那天我来到她的办公室,忽然觉得不好意思再提职称的事。随便说了几句过年话,她就说,你的研讨会开了吧。

  这时,我灵机一动。何不趁开研讨会,寻求一下职称聘任的解决方法呢?于是,我就说,那就开啊!部长随即就给我们领导打电话,把开研讨会的事给定了下来。

  单位领导立刻安排工作,决定由我负责跟省作协联系。我把消息告诉了省作协,省作协领导马上表示支持。同时,《人民文学》杂志社也同意跟省作协一起合办。其他单位又是主办,又是协办的,我也说不明白。既然有专人负责,我懒得弄清楚。

  在研讨会筹办过程中,我在不断地做着自己的黄粱美梦。研讨会热热闹闹一开,这领导那领导的都到场,我有什么要求不能解决啊?小小的职称聘任,算什么呢?呵呵,越做越美。

  可是,从年初提起,一直到九月底,研讨会的时间也没能定下来。不是这个人有事,就是跟那个活动冲突。

  好像是国庆节后,李敬泽先生让人传过话来,问研讨会怎么还不开啊,他节后20号之前有空。我联系了省作协领导,时间基本确定下来。随后,事情进入紧锣密鼓阶段,一些细节问题浮出水面。

  省作协领导问我,住宿怎么安排的?是不是标准间?我天真地问,啥是标准间?省作协领导纳闷,你连标准间是啥都不知道吗?我想了想,就说,可能不是标准间。省作协领导一听急了,连标准间都不是吗?快去问问。

  我为什么说“可能不是标准间”呢?因为在我的想象中,标准间一定是很高级的样子。开会地点是我们那里最好的宾馆,我想,既然最好的宾馆,标准间就一定很高级,是高级的标准。我不敢确定是怕万一不是了难看。平常我去开会,又不用我安排,让住哪儿就住哪儿,我才不管是不是标准间呢。我自己出差,每次都住最便宜的,超过二十块钱,我都觉得太贵,一定想法给单位省。而且,我也只关心一张床睡一晚多少钱,不问一个房间多少钱。

  我去问单位的负责领导,安排的是几个人的房间,负责领导说,两个。我转头告诉省作协领导,说安排的是两个人的房间。省作协领导就说:啊,这就是标准间!亏你还是写小说的,连标准间也不知道。

  呵呵,原来标准间是按照有几张床来叫的,不管房间是不是很“高级”。

  这让我想起另一件事,那年李敬泽先生让我速将文稿传真给一家刊物。我一听就紧张,传真是什么样子?怎样发传真?惴惴不安地跑到邮局,第一次把传真给发了。我把这事说给一个朋友,朋友说,你生活在原始森林里吗?哦,我真是太专注于自己,跟自己无关的事情全都给忽略过去了。

  过去我从没像陀螺一样转,这回研讨会却让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一会儿前一会儿后,一会儿东一会儿西。

  临到人马齐至,看单位的人忙来忙去,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为了我的创作研讨,心里倍感过意不去。

  在宾馆大厅,遇到了市委老领导,当时的市政协主席。我说,让大伙儿为我忙,我还真有些不适应。政协主席说,你这才是刚刚起头,以后要学会适应。大家也不光为你忙,是为工作,为市里!——真是好领导!主席还主动提出要见客人,替我感谢对我的支持。

  研讨会受到了市委领导的重视,市委书记亲自宴请了省外嘉宾。可以说这次研讨会开得非常成功,各位专家畅所欲言,我个人受益颇深,各方面都很满意,只是一上午的时间根本不够用,大家就开玩笑说,咱下午接着来?

  转眼工夫,会散了,人走了。我忽然想到,自己最牵挂的一件事竟然没办。我忘掉了请省作协有关领导向市委书记言语一声,或许就成了呢。人事局这规则那规则,有什么用啊?我们单位一个接近退休的人,评上正高比我还晚,虽然没岗,照聘不误,而且是评完就聘。

  可是,我没顾得上。会议前夜,大家聚在房间里,热闹聊天,我发着呆,想都没想到还有职称聘任这回事。

  机会随着朋友们的离去,不再重现。而我内心却有了新的愧疚。单位为我花钱,使我不安。我向单位负责领导说出来,负责领导说,你放心,花不着单位的钱。我向朋友说出来,朋友说,别想这个了,该花就得花。

  不过,我还是不太想花。那么,我想开作品研讨会吗?

  想啊,但我最想开我本人能够缺席的研讨会。个人不能缺席的研讨会要不要开啊?现在我肯定不能把话说得太绝。

  【作家简介】

  王方晨,山东省作协副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老大》《公敌》《老实街》《花局》《大地之上》《背后》,作品集《凤栖梧》《不凡之镜》《王树的大叫》《祭奠清水》《艾先生几多鱼》等,共计900余万字。

  曾获中国作家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年度大奖、百花文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