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不能等

战略重器背后的奋斗精神
《全海深》作者:许晨臧思佳
点击查看原图
        此时的何春荣所长坚定不移:“不能等!叶聪毕业就到咱们所做潜水器,有理论有实践,再说还有老院士和全所人为后盾,应该没问题。”
  
  一番话说动了大家,就在“深海勇士”号还在投入海试时,叶聪即开始转移战场,带领项目组进入投标的准备工作。经过一番“过五关斩六将”的评审,有关部门确认了中国船舶702所,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项目研制总牵头单位。这是“国家队”啊,显示了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团结一致,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办大事。
  
  同时,这也体现了何春荣所长的前瞻性眼光。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位内行科学家,曾参与领导包括载人潜水器在内的诸多重大项目研发工作,善于排兵布阵。他是陕西商州人,1984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2010年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潜艇、水面舰船的操纵理论及试验研究,先后担任多项科研课题负责人,成果丰硕。这次,他又带领702所,“登坛授旗”选定叶聪为先锋,承担起向深渊进军的重任。
  
  2016年11月24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项目启动会,在中国船舶第702研究所驻地无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702所所属6个课题、14个子课题,以及专项内11个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的负责人和单位领导,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海洋处处长孙清、项目主管揭晓蒙,总体专家组组长,以及第三方检验、见证单位代表等近100人。
  
  会议正式组建以702所为总体集成单位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项目群”,成立项目群协调管理组和总师组,宣布叶聪为总设计师,胡震、李艳青等人为副总设计师,讨论通过了“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项目群工作机制”。时任水下工程研究室党支部书记的侯德永为项目办公室主任,负责行政后勤——他也是“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研发的功臣之一,办事干练待人热诚。与会专家听取了课题实施进展情况介绍,建议进一步明确考核指标和方式,细化实施方案,为项目成果产出和项目群统筹协调提供切实保障。
  
  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柯兵副主任讲话指出:“有了蛟龙号和4500米载人潜水器研制的经验和基础,大家要有信心去面对挑战。希望在项目实施中,各单位理清上下游关系,做到分工明确、定位清晰,紧密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项目目标,破除利益壁垒,按照相关要求做好质量、安全、宣传和保密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