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实施“救助+N”新模式

商河县打造“河护你”救助品牌

商河县聚力打造“河护你”救助品牌
点击查看原图
        近年来,济南市商河县持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聚力乡村振兴,聚焦特殊群体,从“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入手擦亮民政品牌,做到困难群众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同时,商河县积极探索社会救助新模式,以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实施“救助+N”新模式,打造“河护你”救助品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主动发现,让呵护更及时

  近日,龙桑寺镇社工小万在走访中发现,贾大娘因脑梗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亟需大量成人纸尿裤。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小万立即和领导汇报,同时积极对接镇残联,为贾大娘申请了纸尿裤、多功能护理床等物资。
  
  今年以来,商河县在加强日常走访的基础上,创新大数据共享、敲门送服务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关注,让“河护”更及时。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商河县每个季度都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和镇街民政办组成工作队,联合社工、志愿者、村居干部对辖区内困难群众进行集中走访,对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进行详细摸排,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极端天气、重要节日节点,依托镇街包村干部、村居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开展独居困难群众摸排,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兜住民生底线。2022年以来,共入户走访困难群众4680户、6832人,纳入各类保障721人次。
  
  同时,商河县积极加强与乡村振兴、医保、人社、残联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比对,发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作用,每月定期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核对、推送,对发现的重病、重残人员,全部入户排查,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救尽救,应保尽保。
  
  为全面掌握孤寡失能老年人和孤困儿童的家庭和身体状况,保障其日常基本生活,今年以来,商河县部署开展了“健康敲门”行动,社工人员与镇街志愿者对辖区孤寡、失能老年人、孤困儿童入户探望,进行全面摸排,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逐一登记造册,按照“一人一档”填写服务记录,对因家庭状况、身体状况需帮扶救助的及时给予帮扶措施。

  按需救助,让呵护更温暖

  近日,贾庄镇魏家村村民马女士在镇便民中心办理其他业务时,无意中和窗口工作人员聊起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当得知其丈夫突然查出脑瘤,家里还有三个上学的孩子,生活一时陷入困境时,工作人员立马和她进一步沟通,同时将她的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后,开通绿色通道,为其办理了临时救助,并将其录入低保边缘家庭,随时对她的家庭情况进行重点关注。
  
  据了解,商河县积极搭建救助网络,依托“山东数字民政系统”以及镇街“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识别辖区内困难群众,及时走访排摸、调查核实,确定救助需求。根据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整合梳理分层分类的精准帮扶需求清单,形成“一户一策”的救助方案,主动匹配政策,按需救助,做到早发现、早救助。
  
  为保障供养群体的照顾护理落到实处,商河县印制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服务卡,并发放到每个老人家中,卡上详细登记了供养人身体状况,照护人姓名、联系方式和镇街民政部门监督电话。同时,依托镇街社工站建立微信群,照料护理人将护理情况定期发送水印照片,县镇两级不定期进行监督抽查。
  
  此外,商河县安排专人加强对12345市民服务热线、社会救助热线等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主动发现困难群众求助和诉求。遇到情况紧急的迅速启动快速响应机制,简化审批流程,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妥善救助。

  “救助+N”,让呵护更全面

  为了解决各项社会救助之间的碎片化问题,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救助目标,商河县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层次救助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商河县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山东省中投慈善公益基金会、商河县訫之旅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商河县慈善总会等社会组织活跃在商河城乡一线,成为社会救助的有益补充力量。
  
  同时,商河县探索“救助+社工志愿服务”,以全县社工站建设为契机率先引入“救助+社工+志愿者”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领域工作,全县12个镇街社工站、541个村均成立志愿服务工作站,发展志愿者达1200余人,结合县民政局开展“春风送暖,朝夕相护”活动。
  
  为了实现“输血”变“造血”,商河县探索开展“救助+电商”技能培训,让困难群众靠“电商”实现自我造血,保证后续有稳定收入。活动开展以来,1300多名困难群众参加培训,139名低保等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增收。“救助+N”模式让救助衔接无缝隙、保障无盲区、服务有温度,形成一条完整的救助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