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进军号令

战略重器背后的奋斗精神
《全海深》作者:许晨臧思佳
点击查看原图
        马不停蹄。2016年春天,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出了《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其中重点启动了“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项目——
  
  研究内容:研制可用于深渊科学考察和作业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初步形成全海深级载人作业工具系统。开展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设计、集成建造、调试、水池试验及全海深海试。
  
  考核指标:潜水器的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载员不少于2人;海底作业时间4-6小时;载人舱、浮力材料、水声通信等核心部件国产化;重量小于35吨;具备巡航、定点、精细测量、取样、布放回收、摄像等作业能力。进行万米级的载人深潜试验。
  
  有关说明:项目牵头或承担单位应落实海试配套条件。
  
  文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填报详尽表格,报送“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这是一家科技部直属的国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源环境技术、海洋技术领域计划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其中的海洋处,负责组织编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题指南,承担专题课题的申请受理、形式审查、评审评标、检查验收、课题经费预算的审核和评审,以及任务合同书的审核等事项。处长孙清,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士,也是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一路走来的参研者和见证人,多年来为我国深海事业付出了许多心血。
  
  犹如发出了一声进军号令,国内涉及海洋装备的科研院所,包括民营科研公司,纷纷行动起来,公开公平地投入招投标程序。不用说,曾经团结全国100多家单位,联合建成“蛟龙”号和“深潜勇士”号的702研究所积极请战。因时任“深海勇士”号总设计师的胡震,还在进行总装建造工作。702所所长何春荣在论证会上,力主由叶聪出任“全海深项目”的总设计师。
  
  “叶工熟悉情况,有能力,可太年轻了吧,能压住阵吗?还是等等‘深海勇士’号交付后,再来讨论吧!”有人表示了担心。
  
  按说作为重大项目的总师,一方面要有高超的科研水平,把握总体研发路径;另一方面还要有杰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将各路大军统一起来共同攻关。所以,大都是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科研老将。比如第一代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立项时,就是专门邀请已退休六年的徐芑南先生出山,担任总设计师,从而奠定了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