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区官庄街道
“红袖章”志愿服务一直在路上

西南峪村红袖章志愿者在修路


石匣村红袖章志愿者在清理河道

2018年以来,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通过打造“党建引领在官庄”品牌,村村成立“红袖章”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并选拔优秀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支部组织发动、党员模范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干群齐心协力义务出工出劳,用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无限的潜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佳宁
急难险重冲在前
“红袖章”是先锋队
无论是修路架桥还是民生保障,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红袖章”的字典中从来没有“退”字,他们敢于主动担当,勇于“爬坡过坎”,在齐心协力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彰显了党建引领下“红袖章”强大的战斗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官庄街道西南峪村,是一个大山里的小山村,全村共有162户、476人,其中党员21人。村西边有一条宽不到1米仅能容一人通行的的崎岖山路,是村民主要生产路,群众生产生活出入非常不便,由于山上动工难度非常大,多年来迟迟没有拓宽,这也成为了一直困扰村民的“难题”。
2019年春天,这个平静的山村在党建引领下演绎了令人震撼的动人故事,党员群众齐心协力“愚公移山”,在陡峭的山坡上,开辟了1263米的“幸福路”。
村支部书记袭亮上任以后,与党员群众多次商议,下决心要拓宽这条道路,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问题。说干就干,立即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由于村里资金有限,号召党员、村民代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修路出工出力,得到了大家的全力支持。2019年4月21日,道路拓宽工程正式开工。
感动场面每天都在上演。91岁高龄的老党员袭建章,知道大家都在修路,每天坚持到施工现场参加义务劳动。他说“虽然我年龄大了,但我是一名党员,戴着党徽我就要尽我的义务”。91岁,一个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党员,在本该颐养天年、安享天伦之乐的年纪,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73岁的老支书袁传山坚持每天拄着拐杖上山查看道路修建情况,并用自己的双手为修路出一份力。
三代党员带着群众坚持奋战,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高达68岁,正是他们这种精神为党员群众做起了表率,树起了标杆,带动全村党员群众齐上阵,齐心协力共建“幸福路”。整理路基,拆除房屋五间、院墙五十米,修路的过程异常艰难,由于地势高差大,机械使用不便,西南峪村党员群众就靠着“愚公移山”的精神,使用肩挑手抬的方式清理乱石垃圾,确保道路能够顺利通行。虽然拓宽的仅仅是一段几米宽的小路,但在过程中更筑起了全村群众团结一致的干劲、筑起了党员“顶在前面干在难处”的信心、筑起了党群关系紧密相拥的深情。
关键时候能顶上,再难再累有人干,党员是面旗帜,鲜明地插在工作需要的前沿阵地,群众才会一往无前地跟上。西南峪的党员群众个个都是不折不扣的“两面手”:一边道路拓宽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另一边清脏治乱、绿化美化也不能落下。就这样,清理河道、植树栽花、美化墙面,大家加班加点不言苦、团结协作美化家园,在这过程中发动党员带领群众共出义务工450个,砌筑花池石墙400余立方米,回填土1000立方米,绿化各类苗木1500棵,如今的西南峪村处处是风景,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提升。
不等不靠建家园
“红袖章”是主心骨
“辖区降雨量520毫米,百年不遇,倒塌和受损房屋804 间,桥梁冲毁和损坏36座,道路损坏近4万平方米,河道损坏2950米,农作物受灾近2万亩……”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记载着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对官庄街道美好家园的巨大摧残。在繁重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官庄街道60个村的“红袖章”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队员秉承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可贵精神,坚持奋战在重建家园一线,村村可见热火朝天的劳动氛围。
响水泉村是官庄街道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多处路面和桥梁被冲垮。灾后,响水泉村“红袖章”的身影奔波在村里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洪水冲塌响水泉村小桥之后,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他们在最短时间内用木头搭起了一座临时的简易便民小桥。原材料到位后,他们又用钢筋水泥重建了一座更加宽阔结实的大桥; 他们到田间地头清除洪水冲来的乱石碎瓦,跳进河道搬运石头修复河堤,又把受损的道路修好。这支队伍,有老人妇孺,也有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早日重建家园,恢复往日生活。
由于地势低洼,台风来袭时,赵八洞村内聚集的大量洪水冲毁了河道、冲垮了道路,直接涌入村委大院以及2户居民家中。情况危急,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直接冲入居民家救人。在区委区政府、街道办事处、消防部门和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村内无一人伤亡。台风过后,赵八洞村“红袖章”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带领下,积极开展党建引领灾后自救工作,共出动义务工138人次,整修道路510米,清理塌方4处,共计清理土石方2000立方米,动用挖掘机一台,铲车一台,共用机械17台班。
洪水过后,东八井村河里水势日渐减小,但如果等水完全退去再修复河堤,势必影响村里的正常生产生活。“红袖章”来不及等到水完全退去,一经河面降低到能进人的高度,就跳入浸到小腿的河水中,马不停蹄开始河堤修复工程,即使深夜,他们干活的脚步仍然不停歇。
基层治理促文明
“红袖章”是及时雨
五年来,官庄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突出开展好“讲、评、帮、乐、庆”特色实践活动,各村“红袖章”走街入户,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理论、讲政策,像一场场润物细无声的“及时雨”,把党的政策方针在潜移默化中带到群众身边,让党的创新理论延伸到“最后一公里”,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进一步发挥先进党员榜样带头作用,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指导下,各村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活动,选取五名能力强、口碑好的党员,接受群众监督,党员既要负责管理好分包区域的各项大事小情,又要带动四邻八舍一起促进乡风文明,让党员的带头作用和奉献精神在村里落地生根。积极开展党员示范、文化惠民、志愿服务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让群众成为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受益者,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2018年以来,官庄街道“红袖章”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激发起了蕴藏在群众中的奋斗精神,逐步转化为自觉行动,显现出正能量,转化为生产力。“基层党组织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种精神力量、生动实践也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各村党员群众展现出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比学赶超的精神风貌,潜藏在党员群众中向上向善的精气神全面激发了出来,成为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动力。”官庄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佳宁
急难险重冲在前
“红袖章”是先锋队
无论是修路架桥还是民生保障,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红袖章”的字典中从来没有“退”字,他们敢于主动担当,勇于“爬坡过坎”,在齐心协力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彰显了党建引领下“红袖章”强大的战斗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官庄街道西南峪村,是一个大山里的小山村,全村共有162户、476人,其中党员21人。村西边有一条宽不到1米仅能容一人通行的的崎岖山路,是村民主要生产路,群众生产生活出入非常不便,由于山上动工难度非常大,多年来迟迟没有拓宽,这也成为了一直困扰村民的“难题”。
2019年春天,这个平静的山村在党建引领下演绎了令人震撼的动人故事,党员群众齐心协力“愚公移山”,在陡峭的山坡上,开辟了1263米的“幸福路”。
村支部书记袭亮上任以后,与党员群众多次商议,下决心要拓宽这条道路,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问题。说干就干,立即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由于村里资金有限,号召党员、村民代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修路出工出力,得到了大家的全力支持。2019年4月21日,道路拓宽工程正式开工。
感动场面每天都在上演。91岁高龄的老党员袭建章,知道大家都在修路,每天坚持到施工现场参加义务劳动。他说“虽然我年龄大了,但我是一名党员,戴着党徽我就要尽我的义务”。91岁,一个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党员,在本该颐养天年、安享天伦之乐的年纪,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73岁的老支书袁传山坚持每天拄着拐杖上山查看道路修建情况,并用自己的双手为修路出一份力。
三代党员带着群众坚持奋战,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高达68岁,正是他们这种精神为党员群众做起了表率,树起了标杆,带动全村党员群众齐上阵,齐心协力共建“幸福路”。整理路基,拆除房屋五间、院墙五十米,修路的过程异常艰难,由于地势高差大,机械使用不便,西南峪村党员群众就靠着“愚公移山”的精神,使用肩挑手抬的方式清理乱石垃圾,确保道路能够顺利通行。虽然拓宽的仅仅是一段几米宽的小路,但在过程中更筑起了全村群众团结一致的干劲、筑起了党员“顶在前面干在难处”的信心、筑起了党群关系紧密相拥的深情。
关键时候能顶上,再难再累有人干,党员是面旗帜,鲜明地插在工作需要的前沿阵地,群众才会一往无前地跟上。西南峪的党员群众个个都是不折不扣的“两面手”:一边道路拓宽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另一边清脏治乱、绿化美化也不能落下。就这样,清理河道、植树栽花、美化墙面,大家加班加点不言苦、团结协作美化家园,在这过程中发动党员带领群众共出义务工450个,砌筑花池石墙400余立方米,回填土1000立方米,绿化各类苗木1500棵,如今的西南峪村处处是风景,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提升。
不等不靠建家园
“红袖章”是主心骨
“辖区降雨量520毫米,百年不遇,倒塌和受损房屋804 间,桥梁冲毁和损坏36座,道路损坏近4万平方米,河道损坏2950米,农作物受灾近2万亩……”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记载着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对官庄街道美好家园的巨大摧残。在繁重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官庄街道60个村的“红袖章”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队员秉承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可贵精神,坚持奋战在重建家园一线,村村可见热火朝天的劳动氛围。
响水泉村是官庄街道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多处路面和桥梁被冲垮。灾后,响水泉村“红袖章”的身影奔波在村里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洪水冲塌响水泉村小桥之后,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他们在最短时间内用木头搭起了一座临时的简易便民小桥。原材料到位后,他们又用钢筋水泥重建了一座更加宽阔结实的大桥; 他们到田间地头清除洪水冲来的乱石碎瓦,跳进河道搬运石头修复河堤,又把受损的道路修好。这支队伍,有老人妇孺,也有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早日重建家园,恢复往日生活。
由于地势低洼,台风来袭时,赵八洞村内聚集的大量洪水冲毁了河道、冲垮了道路,直接涌入村委大院以及2户居民家中。情况危急,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直接冲入居民家救人。在区委区政府、街道办事处、消防部门和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村内无一人伤亡。台风过后,赵八洞村“红袖章”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带领下,积极开展党建引领灾后自救工作,共出动义务工138人次,整修道路510米,清理塌方4处,共计清理土石方2000立方米,动用挖掘机一台,铲车一台,共用机械17台班。
洪水过后,东八井村河里水势日渐减小,但如果等水完全退去再修复河堤,势必影响村里的正常生产生活。“红袖章”来不及等到水完全退去,一经河面降低到能进人的高度,就跳入浸到小腿的河水中,马不停蹄开始河堤修复工程,即使深夜,他们干活的脚步仍然不停歇。
基层治理促文明
“红袖章”是及时雨
五年来,官庄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突出开展好“讲、评、帮、乐、庆”特色实践活动,各村“红袖章”走街入户,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理论、讲政策,像一场场润物细无声的“及时雨”,把党的政策方针在潜移默化中带到群众身边,让党的创新理论延伸到“最后一公里”,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进一步发挥先进党员榜样带头作用,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指导下,各村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活动,选取五名能力强、口碑好的党员,接受群众监督,党员既要负责管理好分包区域的各项大事小情,又要带动四邻八舍一起促进乡风文明,让党员的带头作用和奉献精神在村里落地生根。积极开展党员示范、文化惠民、志愿服务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让群众成为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受益者,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2018年以来,官庄街道“红袖章”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激发起了蕴藏在群众中的奋斗精神,逐步转化为自觉行动,显现出正能量,转化为生产力。“基层党组织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种精神力量、生动实践也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各村党员群众展现出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比学赶超的精神风貌,潜藏在党员群众中向上向善的精气神全面激发了出来,成为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动力。”官庄街道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