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区北坦街道北关社区
厚植沃土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社区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为辖区居民理发


志愿者制作棉被送温暖

近年来,济南市天桥区北坦街道北关社区厚植文明沃土,不断探索创新工作路径,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形成了“365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新模式;发挥“三员”优势,让网格化治理落地生根;积极拓展平台,擦亮“服务牌”,奏响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强音。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小积分”带动“大治理”
“党员带群众、低龄带高龄、邻里带亲情,大大拓宽了网格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北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杜春霞告诉记者,北关社区探索形成“365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新模式,以三带六享五融合及积分奖励机制聚焦居民需求,在辖区6个基础网格和102个睦邻小网格的基础上,将每个网格的网格员、网格长、楼组长、志愿者集结起来,组建“1+6+N”网格志愿服务队伍,在楼院密集、人员流动频繁的点位建立4个网格工作站,实现网格志愿服务全覆盖。
与此同时,社区不断拓宽志愿服务项目运作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定期举办“党建志愿大集”,整合辖区志愿服务资源,发布服务项目清单,以赶集的形式将手工串珠、剪纸书法、免费磨刀理发等志愿服务项目送到了居民家门口。
“时间银行”孵化出的红色引领工程、蓝色教育工程、橙色温暖工程等项目,为社区治理、关爱帮扶、文化养老注入志愿服务力量。据介绍,北关社区链接全域化党群联盟、社会组织联盟、红色物业联盟、省市双报到单位、区直部门等5类资源,依托文明实践站,先后引入26家专业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等,提供医疗、养老、送餐、保洁、出行、培训等6类公益服务,为社区治理汇聚多方资源、搭建参与平台、激发多员活力。
“辖区八十多岁的孙克福老人,多年投身志愿服务,通过‘时间银行’换取了大量服务积分,帮助其在晚年享受到免费上门理发等贴心服务。”杜春霞说,“365时间银行”将志愿服务和积分兑换相结合,通过建立志愿服务“付出-积累-回报”机制,以储蓄时间长度作为社区评选十佳志愿者的依据,兑换爱心物品或需要服务,有效激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生动力和志愿者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形成长效可持续的公益互助模式。
让网格化治理落地生根
“基础信息‘一张网’汇总,争当社情民意的‘采集员’;事件处置‘全闭环’流转,争当工作运行的‘战斗员’;多方协同‘实战化’ 联动,争当民生服务的‘帮办员’。”杜春霞介绍,社区通过发挥“三员”优势,让网格化治理落地生根。
北关社区结合人口状况、地理位置、楼院布局、便于服务等因素,在原有划分网格的基础上,又细划了睦邻小网格,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整合多方力量,细化网格职能、明确成员责任,研究制定网格管理奖惩机制,适当扩大志愿积分“双换”力度,充分调动网格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当社情民意的“采集员”。与此同时,用好线上意见征集平台,真正实现网格内信息的动态掌控、全网汇总。
针对辖区开放式小区现有基础设施老化、人员流动性大等现实问题,北关社区严格落实“三个一”网格服务管理机制和“三必到”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采集-建档-受理-处置-反馈-结单”六步网格事项处置“全闭环”流程。同时,依托“社区大党委”网格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物业公司、驻区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业务部门,商讨解决网格服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充分利用专业便民服务队、百姓城管站和物业帮帮团,实现开放式小区网格治理事项“全对接”,真正把“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目标,做实做精做细,让每一名网格成员努力成为工作运行的“战斗员”。
北关社区逐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驻地单位和企业参与网格管理和社会治理,不断拓展“共建共驻共享”志愿服务“朋友圈”。社区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优势,先后组建了义务巡逻、和事佬调解、棉被制作、手工编织等“便民、安民、助民、乐民”志愿服务队伍。在此基础上,注重发挥北坦志愿联盟的带动作用,整合街道机关、城管执法、驻地企业、“双报到”单位、社区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各类资源,采取“草根志愿”+“专业服务”的模式,依托“党建志愿大集”民生“微服务”平台,争当民生服务的“帮办员”。
拓展平台擦亮“服务牌”
近年来,在不断完善提升群众学习教育和文化娱乐阵地的同时,社区党委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深入推进两网融合,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投身和谐社区建设,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形成了强大的管理服务合力。
“北关辖区有胶济铁路通过,且邻近家居市场、装饰材料市场,人员复杂,治安问题曾经较为突出。”北关社区工作人员介绍,2005年,社区党组织组建了全市第一支由离退休党员组成的义务巡逻队。老党员、退休老人在本辖区人员熟、地形清、情况明,每日巡逻在大街小巷,有效维护了社区平安稳定。
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加入到巡逻队伍,义务巡逻的职责也越来越广,如调解邻里纠纷、监督环境卫生、共创文明城市、收集民情民意等,形成了社区治理“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为了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北关社区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据介绍,社区改建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1.5万平方米党建志愿服务主题广场,积极搭建养老服务中心、暖心食堂、残疾人之家和“千手驿站”“中医药文化实践基地”“党建志愿服务主题广场”等为民服务平台。
同时,社区依托妇女儿童家园,聘请律师志愿者,建立妇女维权站;借助百姓讲坛,为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利用科普文苑,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依托日间照料中心,组织各类义诊和健康指导,引进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心理咨询、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小积分”带动“大治理”
“党员带群众、低龄带高龄、邻里带亲情,大大拓宽了网格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北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杜春霞告诉记者,北关社区探索形成“365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新模式,以三带六享五融合及积分奖励机制聚焦居民需求,在辖区6个基础网格和102个睦邻小网格的基础上,将每个网格的网格员、网格长、楼组长、志愿者集结起来,组建“1+6+N”网格志愿服务队伍,在楼院密集、人员流动频繁的点位建立4个网格工作站,实现网格志愿服务全覆盖。
与此同时,社区不断拓宽志愿服务项目运作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定期举办“党建志愿大集”,整合辖区志愿服务资源,发布服务项目清单,以赶集的形式将手工串珠、剪纸书法、免费磨刀理发等志愿服务项目送到了居民家门口。
“时间银行”孵化出的红色引领工程、蓝色教育工程、橙色温暖工程等项目,为社区治理、关爱帮扶、文化养老注入志愿服务力量。据介绍,北关社区链接全域化党群联盟、社会组织联盟、红色物业联盟、省市双报到单位、区直部门等5类资源,依托文明实践站,先后引入26家专业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等,提供医疗、养老、送餐、保洁、出行、培训等6类公益服务,为社区治理汇聚多方资源、搭建参与平台、激发多员活力。
“辖区八十多岁的孙克福老人,多年投身志愿服务,通过‘时间银行’换取了大量服务积分,帮助其在晚年享受到免费上门理发等贴心服务。”杜春霞说,“365时间银行”将志愿服务和积分兑换相结合,通过建立志愿服务“付出-积累-回报”机制,以储蓄时间长度作为社区评选十佳志愿者的依据,兑换爱心物品或需要服务,有效激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生动力和志愿者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形成长效可持续的公益互助模式。
让网格化治理落地生根
“基础信息‘一张网’汇总,争当社情民意的‘采集员’;事件处置‘全闭环’流转,争当工作运行的‘战斗员’;多方协同‘实战化’ 联动,争当民生服务的‘帮办员’。”杜春霞介绍,社区通过发挥“三员”优势,让网格化治理落地生根。
北关社区结合人口状况、地理位置、楼院布局、便于服务等因素,在原有划分网格的基础上,又细划了睦邻小网格,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整合多方力量,细化网格职能、明确成员责任,研究制定网格管理奖惩机制,适当扩大志愿积分“双换”力度,充分调动网格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当社情民意的“采集员”。与此同时,用好线上意见征集平台,真正实现网格内信息的动态掌控、全网汇总。
针对辖区开放式小区现有基础设施老化、人员流动性大等现实问题,北关社区严格落实“三个一”网格服务管理机制和“三必到”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采集-建档-受理-处置-反馈-结单”六步网格事项处置“全闭环”流程。同时,依托“社区大党委”网格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物业公司、驻区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业务部门,商讨解决网格服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充分利用专业便民服务队、百姓城管站和物业帮帮团,实现开放式小区网格治理事项“全对接”,真正把“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目标,做实做精做细,让每一名网格成员努力成为工作运行的“战斗员”。
北关社区逐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驻地单位和企业参与网格管理和社会治理,不断拓展“共建共驻共享”志愿服务“朋友圈”。社区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优势,先后组建了义务巡逻、和事佬调解、棉被制作、手工编织等“便民、安民、助民、乐民”志愿服务队伍。在此基础上,注重发挥北坦志愿联盟的带动作用,整合街道机关、城管执法、驻地企业、“双报到”单位、社区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各类资源,采取“草根志愿”+“专业服务”的模式,依托“党建志愿大集”民生“微服务”平台,争当民生服务的“帮办员”。
拓展平台擦亮“服务牌”
近年来,在不断完善提升群众学习教育和文化娱乐阵地的同时,社区党委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深入推进两网融合,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投身和谐社区建设,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形成了强大的管理服务合力。
“北关辖区有胶济铁路通过,且邻近家居市场、装饰材料市场,人员复杂,治安问题曾经较为突出。”北关社区工作人员介绍,2005年,社区党组织组建了全市第一支由离退休党员组成的义务巡逻队。老党员、退休老人在本辖区人员熟、地形清、情况明,每日巡逻在大街小巷,有效维护了社区平安稳定。
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加入到巡逻队伍,义务巡逻的职责也越来越广,如调解邻里纠纷、监督环境卫生、共创文明城市、收集民情民意等,形成了社区治理“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为了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北关社区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据介绍,社区改建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1.5万平方米党建志愿服务主题广场,积极搭建养老服务中心、暖心食堂、残疾人之家和“千手驿站”“中医药文化实践基地”“党建志愿服务主题广场”等为民服务平台。
同时,社区依托妇女儿童家园,聘请律师志愿者,建立妇女维权站;借助百姓讲坛,为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利用科普文苑,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依托日间照料中心,组织各类义诊和健康指导,引进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心理咨询、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