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社会福利院
孤寡老人和残智障青年的家

春节写春联贴春联,福利院成老人温暖的“家”


护理员提供专业化、亲情化为老服务

济南市社会福利院始建于1948年,主要职责是为济南市内城区特困人员提供专业化和亲情化、个性化服务,是集福利救济、养老助残、医疗护理、康复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这里,也是300余名孤寡老人和残智障青年的温馨家园。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党建引领优照护,打造“孝老先锋与爱同行”品牌
济南市社会福利院,拥有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模范养老机构、济南市十佳养老机构等六十几项荣誉,涌现出全国、省、市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七十余名。这份品质和口碑,是福利院坚持党建引领,实施“三化工作法”,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彰显。
为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院党总支在规范化建设支部的同时,搭建党员学习新载体,读书小组、外出参观、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交通、安全出行”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使党员教育立体化、多样化。同时,利用老党员、优秀党员的资源优势,开展党员优秀事迹分享会,使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发党员干部见贤思齐的内生动力。
以党建引领为主旨,福利院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每年9月举办敬老月活动。针对老人不同兴趣爱好,开展“情暖夕阳”服务项目,设立“夕阳红”合唱小组、“巧手汇”手工制作组、电影放映与讨论组、“老有所学”读报小组等,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工作中,党员作为岗位先锋、业务能手、服务标兵,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福利院封闭管理期间,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人手严重不足。由38名在院党员干部组成的志愿服务突击队出现在福利院的各个角落,从清晨五点多就开始了一天的服务工作。
在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福利院特别重视干部职工业务技能培训,全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技能强的养老护理队伍。2017年至今共派出18人参加全国、省、市养老护理员比赛,其中四名同志在连续三届全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培养出两名全国技术能手,一名省级技术能手,三名市级技术能手,若干青年技术操作能手和最美养老护理员。
升级软硬件设施,服务专业化精细化
入院前,他们饱经风霜,膝下无子,家庭缺失,在这里,他们拥有了“家”的感觉。为提高老人的生活居住水平,济南市社会福利院通过多次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在院落布局、功能设置、绿化面积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为人性化亲情化服务提供了基础平台,设备设施均达到准三星宾馆的水平。全院绿化面积超过总面积32%,达到省级花园式单位标准。
在安全生产方面,建立起安全员“网格化”管理制度,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工作模式。坚持每日自查记录、每周归纳分析、每月会议小结、每季教育培训和安全形势分析、每半年消防演练的安全保障模式,做到监控无死角,24小时专人值守,与周边相关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强化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全年安全工作零事故。2022年,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多变,福利院先后4次142天实行最严格的全封闭管理,100余名工作人员食宿在院,严格执行只出不进制度,用奉献和担当守护城市特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实现服务专业化、精细化,院内设立了阅览室、活动室、烘焙坊、理发室、针灸室、推拿室等,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在保证营养配餐基础上,福利院为在院老人开展了点餐服务,让在院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吃得满意。同时还为老人举办生日会,制作生日餐,赠送生日卡,让老人感受到家的关爱。
把老人当亲人,沟通护理亲情化个性化
特护部的“天使特护小组”是济南市的“青年文明号”。多年来,护理员精心护理着40多位重度失能的老人,为他们提供系统化、专业化、亲情化、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做到零压疮、零投诉、零事故,受到老人及家属高度好评。百岁老人张明春1985年入住福利院,无儿无女,体态消瘦,不喜与人交流。在护理人员近五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下,老人面色越来越红润,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活到了115岁高龄,创造了福利院的“供养奇迹”。
每天清晨6点不到,康养部护士长谷波就出现在院门口,开始帮助同事们搬运一天的食材。7点,他又出现在餐车旁,帮着护理员一起分饭。8点半,谷波开始每个房间巡查,查看交接班记录,和医生沟通交流,对患病老人进行叮嘱,对心情烦躁的老人进行疏导和安慰……一整天的工作,都在忙碌中度过。有段时间,谷波每天巡视回来后,早饭里总会莫名其妙多一个鸡蛋。后来他才发现是年近60的福大娘偷偷将鸡蛋放到自己碗里。福大娘患有智力障碍,平时少言寡语,性格沉默。一年多来,谷波带着护理员们精心地照护着她,逐渐与老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这枚鸡蛋原来是老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关怀。
除了专业护理员,福利院里社工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疫情期间,为缓解老人的焦虑情绪,社工深入老人中间开展一对一陪伴服务,封闭管理期间组织开展专业个案服务6例,一对一心理疏导服务90余人次,日常探望260余人次,各类康乐活动30余次,参与者达400余人次,放映电影3部,120余人观看。利用电话、网络帮助老人与亲属语音联系、视频聊天,帮助老人乐观向上面对疫情,平稳度过了那段非常时期。
舒心快乐养老,服务制度化品牌化
根据老人不同需求,全院干部职工努力为老人营造温馨舒适、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倾力打造“舒心家园”“快乐养老”两大品牌。
建立起符合自己情况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共制定标准347项,为推动福利院养老工作科学、规范、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好地发挥了政府托底作用。
在为老服务上,福利院坚持人性化亲情化服务,确保老人老有所养;建立五条健康保障线,确保老人老有所医;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学习活动,确保老人老有所学;挖掘资源促进文化养老,确保老人老有所乐。
2022年,以质效提升行动为抓手,根据服务对象不同需求和特点,创新性开展了“阳光照心田,舒心展笑颜”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从规范制度入手,优化社工专业服务平台,拓展社工服务领域,着力打造“贴心社工室、孝心中转站、慧心图书室、舒心学堂、爱心烘焙坊、悦心活动室”六大功能性房间,并以此为依托,在院内重点面向老人、智障人员、成年孤儿开展全面的专业社工服务,切实有效提升了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了福利院专业社工团队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专业口碑。
今年以来,在院党总支的带领下,全院进一步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范围,助力济南创建文明典范城市。3月3日,“金手杖”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仪式在天桥区乐安社区举行,通过“党建+业务”相融合的方式,将院内专业化养老模式向社区辐射,助力“康养济南”建设,也标志着福利院志愿服务工作向项目化运作迈出重要一步。
伴随着新的起点,福利院以“让服务对象满意”为自己的追求,将坚持以老人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为根本、服务创新为龙头、科学管理为保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孤寡老人和残智障人员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让更多老年人在这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中度过温暖幸福的晚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党建引领优照护,打造“孝老先锋与爱同行”品牌
济南市社会福利院,拥有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模范养老机构、济南市十佳养老机构等六十几项荣誉,涌现出全国、省、市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七十余名。这份品质和口碑,是福利院坚持党建引领,实施“三化工作法”,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彰显。
为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院党总支在规范化建设支部的同时,搭建党员学习新载体,读书小组、外出参观、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交通、安全出行”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使党员教育立体化、多样化。同时,利用老党员、优秀党员的资源优势,开展党员优秀事迹分享会,使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发党员干部见贤思齐的内生动力。
以党建引领为主旨,福利院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每年9月举办敬老月活动。针对老人不同兴趣爱好,开展“情暖夕阳”服务项目,设立“夕阳红”合唱小组、“巧手汇”手工制作组、电影放映与讨论组、“老有所学”读报小组等,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工作中,党员作为岗位先锋、业务能手、服务标兵,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福利院封闭管理期间,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人手严重不足。由38名在院党员干部组成的志愿服务突击队出现在福利院的各个角落,从清晨五点多就开始了一天的服务工作。
在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福利院特别重视干部职工业务技能培训,全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技能强的养老护理队伍。2017年至今共派出18人参加全国、省、市养老护理员比赛,其中四名同志在连续三届全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培养出两名全国技术能手,一名省级技术能手,三名市级技术能手,若干青年技术操作能手和最美养老护理员。
升级软硬件设施,服务专业化精细化
入院前,他们饱经风霜,膝下无子,家庭缺失,在这里,他们拥有了“家”的感觉。为提高老人的生活居住水平,济南市社会福利院通过多次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在院落布局、功能设置、绿化面积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为人性化亲情化服务提供了基础平台,设备设施均达到准三星宾馆的水平。全院绿化面积超过总面积32%,达到省级花园式单位标准。
在安全生产方面,建立起安全员“网格化”管理制度,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工作模式。坚持每日自查记录、每周归纳分析、每月会议小结、每季教育培训和安全形势分析、每半年消防演练的安全保障模式,做到监控无死角,24小时专人值守,与周边相关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强化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全年安全工作零事故。2022年,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多变,福利院先后4次142天实行最严格的全封闭管理,100余名工作人员食宿在院,严格执行只出不进制度,用奉献和担当守护城市特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实现服务专业化、精细化,院内设立了阅览室、活动室、烘焙坊、理发室、针灸室、推拿室等,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在保证营养配餐基础上,福利院为在院老人开展了点餐服务,让在院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吃得满意。同时还为老人举办生日会,制作生日餐,赠送生日卡,让老人感受到家的关爱。
把老人当亲人,沟通护理亲情化个性化
特护部的“天使特护小组”是济南市的“青年文明号”。多年来,护理员精心护理着40多位重度失能的老人,为他们提供系统化、专业化、亲情化、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做到零压疮、零投诉、零事故,受到老人及家属高度好评。百岁老人张明春1985年入住福利院,无儿无女,体态消瘦,不喜与人交流。在护理人员近五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下,老人面色越来越红润,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活到了115岁高龄,创造了福利院的“供养奇迹”。
每天清晨6点不到,康养部护士长谷波就出现在院门口,开始帮助同事们搬运一天的食材。7点,他又出现在餐车旁,帮着护理员一起分饭。8点半,谷波开始每个房间巡查,查看交接班记录,和医生沟通交流,对患病老人进行叮嘱,对心情烦躁的老人进行疏导和安慰……一整天的工作,都在忙碌中度过。有段时间,谷波每天巡视回来后,早饭里总会莫名其妙多一个鸡蛋。后来他才发现是年近60的福大娘偷偷将鸡蛋放到自己碗里。福大娘患有智力障碍,平时少言寡语,性格沉默。一年多来,谷波带着护理员们精心地照护着她,逐渐与老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这枚鸡蛋原来是老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关怀。
除了专业护理员,福利院里社工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疫情期间,为缓解老人的焦虑情绪,社工深入老人中间开展一对一陪伴服务,封闭管理期间组织开展专业个案服务6例,一对一心理疏导服务90余人次,日常探望260余人次,各类康乐活动30余次,参与者达400余人次,放映电影3部,120余人观看。利用电话、网络帮助老人与亲属语音联系、视频聊天,帮助老人乐观向上面对疫情,平稳度过了那段非常时期。
舒心快乐养老,服务制度化品牌化
根据老人不同需求,全院干部职工努力为老人营造温馨舒适、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倾力打造“舒心家园”“快乐养老”两大品牌。
建立起符合自己情况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共制定标准347项,为推动福利院养老工作科学、规范、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好地发挥了政府托底作用。
在为老服务上,福利院坚持人性化亲情化服务,确保老人老有所养;建立五条健康保障线,确保老人老有所医;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学习活动,确保老人老有所学;挖掘资源促进文化养老,确保老人老有所乐。
2022年,以质效提升行动为抓手,根据服务对象不同需求和特点,创新性开展了“阳光照心田,舒心展笑颜”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从规范制度入手,优化社工专业服务平台,拓展社工服务领域,着力打造“贴心社工室、孝心中转站、慧心图书室、舒心学堂、爱心烘焙坊、悦心活动室”六大功能性房间,并以此为依托,在院内重点面向老人、智障人员、成年孤儿开展全面的专业社工服务,切实有效提升了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了福利院专业社工团队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专业口碑。
今年以来,在院党总支的带领下,全院进一步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范围,助力济南创建文明典范城市。3月3日,“金手杖”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仪式在天桥区乐安社区举行,通过“党建+业务”相融合的方式,将院内专业化养老模式向社区辐射,助力“康养济南”建设,也标志着福利院志愿服务工作向项目化运作迈出重要一步。
伴随着新的起点,福利院以“让服务对象满意”为自己的追求,将坚持以老人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为根本、服务创新为龙头、科学管理为保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孤寡老人和残智障人员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让更多老年人在这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中度过温暖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