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区司法局
夯实法治之基 护航槐荫高质量发展

槐荫区司法局以良好作风和过硬本领,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


槐荫区司法局推动辖区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2022年,济南市槐荫区司法局聚焦全区“125510高质高效落实年”工作要求,认真履行依法治区、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刑罚执行等各项司法行政职能,以良好作风和过硬本领,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为建设和谐平安槐荫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槐荫区司法局一直以来扎实开展宪法宣传活动,提升普法引导力,通过指导全区各部门、各街道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厚植宪法信仰,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为了能够进一步落实普法责任制,提升普法实效性,槐荫区司法局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各普法责任主体将普法责任落实情况形成履职报告,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向社会公示;各街道还将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数量、农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训人数、法治宣传一条街和村居(社区)法治宣传栏数量等各项数据一并公开。
记者了解到,司法局通过创新开展“法治六进”活动,提升普法覆盖率,突出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和青少年“关键群体”普法,投入10万元购置法治图书发放至机关、学校和村(社区)。同时,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法律伴我成长”青少年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全区依法治校创建活动开展率达到100%;制定《槐荫区加强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八大中心建设,筛选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基础较好的村居作为重点打造的试点; 投入40万元在玉清湖田庄黄河段建设黄河之门法治文化阵地,宣传宪法、民法典、黄河保护法等内容。
打造矛盾化解“终点站”
槐荫区司法局积极打造制度支撑,建立健全工作对接机制; 打造组织支撑,强化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打造品牌支撑,提升工作美誉度;打造效能支撑,构筑工作大格局。通过建立健全多元化非诉讼纠纷调处机制,推动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快车道。
据介绍,槐荫区司法局建立完善警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通过“四调联动”机制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槐荫区司法局分别与公安、检察院、法院、信访会签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成立警调联合工作站、检调联合工作室、诉调联合工作中心、访调联合工作台,大大减少了矛盾激化事件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真正实现四调“无缝对接”。
同时,槐荫区司法局制定《槐荫区司法局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以调解员、信息员、情报员、宣传员“四位一体”建设原则打造专兼结合、以专带兼的过硬队伍。目前全区共有各类调委会228个,其中街道调委会16个,村居调委会200个,企业调委会1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11个,共有调解员1246名。
为打造品牌支撑,槐荫区司法局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为全区16个调解室完成了硬件配置,实现了组织、标识、制度、业务、管理、形象“六统一”。以“法治”为内涵,以“和谐”为要求,结合各街道社区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调解工作集群。如段北街道甘昭新主持的“话语春风”调解室突出了诉调对接的特点; 振兴街调委会聘任省委党校法学教授作为特聘调解员,突出了法治引领的特点;匡山街道匡山村“乡亲话语”调解室、吴家堡街道“老郭明理”调解室突出了接地气、知明理的特点。
擦亮法治为民“槐荫品牌”
槐荫区司法局积极打造“温暖法援”特色品牌,铺设弱势群体的绿色通道。2022年槐荫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347件,接待群众5100人次,发放办案补贴120.34万元,受援人回访率100%,案件评估率100%。司法局着重梳理刑事案件指派流程,对侦察阶段、审查起诉阶段、起诉阶段刑事案件指派范围进行了确认,对接槐荫区56家律师事务所605名专职律师,编制《槐荫区律师册》。依托全区31个法律援助工作站、172个村居联络点,推进“全域受理、一网通办”机制。
同时,槐荫区司法局进一步巩固律师公证服务工作,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据介绍,槐荫区现有执业律师630人,律师事务所58家,2022年全区律师办理各类法律事务件数12962件,全区律师事务所业务收费合计16745.78万元;基层法律服务所13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74人;槐荫公证处2022年共办理公证事项2213件,收费200余万元,同比提升17%。槐荫区司法局严格进行律所、法律服务所年检审查工作,积极组织全区优秀律师、法律工作者、公证员开展公益法律服务行动,2022年4月与区委宣传部联合发文,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月活动,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法律咨询律师库”,试行小微企业法律顾问和企业体检制度。
为了加强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槐荫区建立健全“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别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的工作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法律服务。采用“3+X”服务模式,“3”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X”为拓展职能,包括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专业行业调解等服务。并编制了《槐荫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手册》及相关制度汇编,对8类73项具体业务办理流程进行优化,依法简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材料、缩短办事时限,增强群众获得感。
推动基层工作高效发展
据介绍,为了推进辖区基层工作高质高效发展,槐荫区司法局积极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加强工作督导,理顺基层管理机制,确保局所形成上下协调、运作有序、灵活便利的工作体制和管理机制,确保司法所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按照一年至少打造一个规范化司法所的要求,先后对振兴街、玉清湖、中大槐树、西市场等司法所进行规范打造,对南辛庄和美里湖司法所进行了整体装修改造,各功能区进一步完备,并全部开设了公共法律服务窗口。
此外,司法局规范做好法律服务所监管工作。按照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基层法律服务所年度考核办法》《山东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年度考核办法》规定,2022年4至6月,开展了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年度考核,参加考核基层法律服务所13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74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槐荫区司法局一直以来扎实开展宪法宣传活动,提升普法引导力,通过指导全区各部门、各街道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厚植宪法信仰,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为了能够进一步落实普法责任制,提升普法实效性,槐荫区司法局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各普法责任主体将普法责任落实情况形成履职报告,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向社会公示;各街道还将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数量、农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训人数、法治宣传一条街和村居(社区)法治宣传栏数量等各项数据一并公开。
记者了解到,司法局通过创新开展“法治六进”活动,提升普法覆盖率,突出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和青少年“关键群体”普法,投入10万元购置法治图书发放至机关、学校和村(社区)。同时,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法律伴我成长”青少年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全区依法治校创建活动开展率达到100%;制定《槐荫区加强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八大中心建设,筛选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基础较好的村居作为重点打造的试点; 投入40万元在玉清湖田庄黄河段建设黄河之门法治文化阵地,宣传宪法、民法典、黄河保护法等内容。
打造矛盾化解“终点站”
槐荫区司法局积极打造制度支撑,建立健全工作对接机制; 打造组织支撑,强化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打造品牌支撑,提升工作美誉度;打造效能支撑,构筑工作大格局。通过建立健全多元化非诉讼纠纷调处机制,推动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快车道。
据介绍,槐荫区司法局建立完善警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通过“四调联动”机制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槐荫区司法局分别与公安、检察院、法院、信访会签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成立警调联合工作站、检调联合工作室、诉调联合工作中心、访调联合工作台,大大减少了矛盾激化事件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真正实现四调“无缝对接”。
同时,槐荫区司法局制定《槐荫区司法局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以调解员、信息员、情报员、宣传员“四位一体”建设原则打造专兼结合、以专带兼的过硬队伍。目前全区共有各类调委会228个,其中街道调委会16个,村居调委会200个,企业调委会1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11个,共有调解员1246名。
为打造品牌支撑,槐荫区司法局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为全区16个调解室完成了硬件配置,实现了组织、标识、制度、业务、管理、形象“六统一”。以“法治”为内涵,以“和谐”为要求,结合各街道社区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调解工作集群。如段北街道甘昭新主持的“话语春风”调解室突出了诉调对接的特点; 振兴街调委会聘任省委党校法学教授作为特聘调解员,突出了法治引领的特点;匡山街道匡山村“乡亲话语”调解室、吴家堡街道“老郭明理”调解室突出了接地气、知明理的特点。
擦亮法治为民“槐荫品牌”
槐荫区司法局积极打造“温暖法援”特色品牌,铺设弱势群体的绿色通道。2022年槐荫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347件,接待群众5100人次,发放办案补贴120.34万元,受援人回访率100%,案件评估率100%。司法局着重梳理刑事案件指派流程,对侦察阶段、审查起诉阶段、起诉阶段刑事案件指派范围进行了确认,对接槐荫区56家律师事务所605名专职律师,编制《槐荫区律师册》。依托全区31个法律援助工作站、172个村居联络点,推进“全域受理、一网通办”机制。
同时,槐荫区司法局进一步巩固律师公证服务工作,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据介绍,槐荫区现有执业律师630人,律师事务所58家,2022年全区律师办理各类法律事务件数12962件,全区律师事务所业务收费合计16745.78万元;基层法律服务所13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74人;槐荫公证处2022年共办理公证事项2213件,收费200余万元,同比提升17%。槐荫区司法局严格进行律所、法律服务所年检审查工作,积极组织全区优秀律师、法律工作者、公证员开展公益法律服务行动,2022年4月与区委宣传部联合发文,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月活动,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法律咨询律师库”,试行小微企业法律顾问和企业体检制度。
为了加强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槐荫区建立健全“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别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的工作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法律服务。采用“3+X”服务模式,“3”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X”为拓展职能,包括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专业行业调解等服务。并编制了《槐荫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手册》及相关制度汇编,对8类73项具体业务办理流程进行优化,依法简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材料、缩短办事时限,增强群众获得感。
推动基层工作高效发展
据介绍,为了推进辖区基层工作高质高效发展,槐荫区司法局积极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加强工作督导,理顺基层管理机制,确保局所形成上下协调、运作有序、灵活便利的工作体制和管理机制,确保司法所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按照一年至少打造一个规范化司法所的要求,先后对振兴街、玉清湖、中大槐树、西市场等司法所进行规范打造,对南辛庄和美里湖司法所进行了整体装修改造,各功能区进一步完备,并全部开设了公共法律服务窗口。
此外,司法局规范做好法律服务所监管工作。按照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基层法律服务所年度考核办法》《山东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年度考核办法》规定,2022年4至6月,开展了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年度考核,参加考核基层法律服务所13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7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