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
用担当实干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甸柳新村街道小广场干净整洁,成为附近居民的好去处


匠心筑梦志愿服务队


志愿者在为老人服务

“我在甸柳生活了42年,这里环境优美、生活方便,贴心的充电桩、车棚为居民提供了方便,‘五分钟经济圈’值得点赞,是名副其实的人和乐居。”谈及居住在辖区的感受,居民隋新然竖起了大拇指。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从居民最关切的需求出发,广聚力量,明措亮招,围绕就业、出行、生活品质提升等关键词,列好群众的“幸福清单”,办好群众身边“关键小事”,以精细、精准、精心的举措,凸显“全域、全龄、无围墙”民生服务特色,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让居民群众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不断升温的“民生温度”。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佳宁
改造老旧小区实现以“新”换“心”
“现在环境变得更美,邻里也更加和谐。”如今,走进甸柳新村街道,停车有序、环境整洁、满园绿色……很难想象,这里聚集着众多拥有40多年历史的老旧开放小区。为破解老旧开放式小区治理难题,街道从物业管理破题,积极推进“红领乐居”品牌建设,向辖区物业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打造过硬党支部;联合辖区28家物业企业成立“红领物业联盟”,通过链接联盟资源,节约运营成本、拓展服务功能,助力本土物业企业发展;推行“先试后买”模式,组建“好邻居”团队,提高居民接受度、认可度,协助外来成熟企业落地。实行物业服务标准化,打造物业管家“训练营”,鼓励物业企业探索智慧物业、适老化送餐等增值服务,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让老小区焕发新魅力。
街道紧扣全区“一轴、三区、多园”城市发展思路,实现城市更新与优化提升两步走整体推进,先行先试走出历下区老旧小区“涅槃重生”新路子。辖区内的吉祥商街曾是一个乱哄哄的马路市场,一直被市民所诟病,对此,街道集中整治辖区经营环境,通过采取拆除违建、拓宽道路、提升绿化、安置流动摊贩再就业、新建吉祥苑菜市场等一系列举措,让改造后的吉祥商街极大方便了居民生活,成为济南拆违拆临样板路之一,2020年,吉祥苑菜市场被评为“全国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商圈”。
讲干事,就要干到群众心坎儿里。街道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全力办好群众身边的“关键事”。自2016年起,街道先后投入5900余万元,对辖区7个片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修缮楼体、增设园林小品、杆线入地等,整治面积近70万平方米。近3年来,街道累计投入55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近3000人次,新增就业再就业1.46万人,为200余名创业者办理创业贷款3800余万元,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网格化办好身边“关键事”
网格员在楼宇间行走,直面居民诉求,就像一把“梭子”,编织着社区民生幸福之网。街道积极探索创新“乐居甸柳”基层治理模式,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组织体系,实现“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基层治理新局面。同时,坚持“共治”理念,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推动机关干部、专兼职网格员、专业力量下沉网格,将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聚集、向居民靠拢,实现服务居民“零距离”,真正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曾经,飞线充电现象屡禁不止,一直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难题。”网格员介绍,街道充分征求居民诉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采取地下埋线穿管、为居民配套小房引入电源等举措,疏堵结合,改造储藏室2449个、新增便民充电桩80余处,以小技巧实现大功效,率先打造“无飞线街道”,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厘米”。“老旧小区改造以后,天上看不见电线蜘蛛网了,楼上的飞线充电也没了,楼前还装上了晾衣杆,出门就是充电桩,扫码就能充电,既方便又安全。”甸柳新村街道第五社区居民张先生说起社区的变化如数家珍。
创新思路模式打造垃圾分类“甸柳样板”。街道探索创新“四定五分六体系”垃圾分类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整建制100%覆盖,获评“济南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宣教基地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重点实现厨余垃圾收运“提质增量”,完善2条音乐专线同步走工作模式,新增3条商户专线,建设1处“两网融合”垃圾分类驿站,提升26个简易垃圾分类亭,完善推广和瑞广场“厨余垃圾”分类商业综合体样板经验,扩大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品牌影响力。
以高效能创新打造优质发展环境
树影婆娑、绿草如茵、楼群林立……从燕山立交桥向西北望去,甸柳新村街道这片区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民生温度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以铿锵的步伐,奋力实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甸柳力量。
紧盯居民生活中的“关键小事”,着力打造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城市精细管理样板街区,倾力创造高品质生活。街道聚焦“一老一小”服务,加快完善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推行“养老外卖”模式,将20余项医养服务打包送上门,让养老变“享老”,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延伸托管”运营模式作为典型经验做法被省民政厅发文推广;健全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扩大“向阳话开”“语过心晴”品牌效应,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全市率先开展“喘息服务”,为照护者提供5类服务,提升特殊家庭生活质量。同时,加大民生兜底力度,持续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就业推荐、创业扶持等各项工作。
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是更高层次招商引资”的理念,聚焦企业所需、街道所能,创新举措打造优质发展环境,助力辖区企业健康发展。街道不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办理“跨省通办”“全省通办”服务事项,作为全国首个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便民中心,自主研发数字档案平台,所有转入辖区人员档案100%完成数字化,实现人事档案应用“一窗受理”。以全区“工作创新年”“招商服务年”活动开展为契机,召开财源建设联席会议,配优配强“甸柳服务专班”,为辖区企业提供从注册落地到发展壮大全流程一对一“店小二”式服务。年均走访企业200余次,发放调查问卷1100余份,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100余个。着力“筑巢引凤”。加强人才智力支撑,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各级人才评选活动,充分发掘辖区大企业潜力,利用现有资源做好国家级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为各类人才搭建能干事、干成事的广阔舞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佳宁
改造老旧小区实现以“新”换“心”
“现在环境变得更美,邻里也更加和谐。”如今,走进甸柳新村街道,停车有序、环境整洁、满园绿色……很难想象,这里聚集着众多拥有40多年历史的老旧开放小区。为破解老旧开放式小区治理难题,街道从物业管理破题,积极推进“红领乐居”品牌建设,向辖区物业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打造过硬党支部;联合辖区28家物业企业成立“红领物业联盟”,通过链接联盟资源,节约运营成本、拓展服务功能,助力本土物业企业发展;推行“先试后买”模式,组建“好邻居”团队,提高居民接受度、认可度,协助外来成熟企业落地。实行物业服务标准化,打造物业管家“训练营”,鼓励物业企业探索智慧物业、适老化送餐等增值服务,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让老小区焕发新魅力。
街道紧扣全区“一轴、三区、多园”城市发展思路,实现城市更新与优化提升两步走整体推进,先行先试走出历下区老旧小区“涅槃重生”新路子。辖区内的吉祥商街曾是一个乱哄哄的马路市场,一直被市民所诟病,对此,街道集中整治辖区经营环境,通过采取拆除违建、拓宽道路、提升绿化、安置流动摊贩再就业、新建吉祥苑菜市场等一系列举措,让改造后的吉祥商街极大方便了居民生活,成为济南拆违拆临样板路之一,2020年,吉祥苑菜市场被评为“全国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商圈”。
讲干事,就要干到群众心坎儿里。街道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全力办好群众身边的“关键事”。自2016年起,街道先后投入5900余万元,对辖区7个片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修缮楼体、增设园林小品、杆线入地等,整治面积近70万平方米。近3年来,街道累计投入55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近3000人次,新增就业再就业1.46万人,为200余名创业者办理创业贷款3800余万元,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网格化办好身边“关键事”
网格员在楼宇间行走,直面居民诉求,就像一把“梭子”,编织着社区民生幸福之网。街道积极探索创新“乐居甸柳”基层治理模式,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组织体系,实现“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基层治理新局面。同时,坚持“共治”理念,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推动机关干部、专兼职网格员、专业力量下沉网格,将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聚集、向居民靠拢,实现服务居民“零距离”,真正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曾经,飞线充电现象屡禁不止,一直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难题。”网格员介绍,街道充分征求居民诉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采取地下埋线穿管、为居民配套小房引入电源等举措,疏堵结合,改造储藏室2449个、新增便民充电桩80余处,以小技巧实现大功效,率先打造“无飞线街道”,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厘米”。“老旧小区改造以后,天上看不见电线蜘蛛网了,楼上的飞线充电也没了,楼前还装上了晾衣杆,出门就是充电桩,扫码就能充电,既方便又安全。”甸柳新村街道第五社区居民张先生说起社区的变化如数家珍。
创新思路模式打造垃圾分类“甸柳样板”。街道探索创新“四定五分六体系”垃圾分类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整建制100%覆盖,获评“济南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宣教基地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重点实现厨余垃圾收运“提质增量”,完善2条音乐专线同步走工作模式,新增3条商户专线,建设1处“两网融合”垃圾分类驿站,提升26个简易垃圾分类亭,完善推广和瑞广场“厨余垃圾”分类商业综合体样板经验,扩大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品牌影响力。
以高效能创新打造优质发展环境
树影婆娑、绿草如茵、楼群林立……从燕山立交桥向西北望去,甸柳新村街道这片区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民生温度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以铿锵的步伐,奋力实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甸柳力量。
紧盯居民生活中的“关键小事”,着力打造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城市精细管理样板街区,倾力创造高品质生活。街道聚焦“一老一小”服务,加快完善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推行“养老外卖”模式,将20余项医养服务打包送上门,让养老变“享老”,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延伸托管”运营模式作为典型经验做法被省民政厅发文推广;健全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扩大“向阳话开”“语过心晴”品牌效应,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全市率先开展“喘息服务”,为照护者提供5类服务,提升特殊家庭生活质量。同时,加大民生兜底力度,持续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就业推荐、创业扶持等各项工作。
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是更高层次招商引资”的理念,聚焦企业所需、街道所能,创新举措打造优质发展环境,助力辖区企业健康发展。街道不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办理“跨省通办”“全省通办”服务事项,作为全国首个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便民中心,自主研发数字档案平台,所有转入辖区人员档案100%完成数字化,实现人事档案应用“一窗受理”。以全区“工作创新年”“招商服务年”活动开展为契机,召开财源建设联席会议,配优配强“甸柳服务专班”,为辖区企业提供从注册落地到发展壮大全流程一对一“店小二”式服务。年均走访企业200余次,发放调查问卷1100余份,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100余个。着力“筑巢引凤”。加强人才智力支撑,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各级人才评选活动,充分发掘辖区大企业潜力,利用现有资源做好国家级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为各类人才搭建能干事、干成事的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