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区市政道路养护团队
精细养护不止步 畅通百姓出行路



槐荫区市政道路养护团队一直以来专心修路、全心为民,保障了道路的通畅


道路养护团队深入基层、沉到一线,奋力走好为民服务的每一步

在济南市槐荫区的道路养护建设史上,有这样一支队伍,它的任务涉及到辖区内道路、桥梁、排水、河道等多个领域,承载了几代人的辛劳汗水、无私奉献、默默付出。这支队伍始创于1977年,前身为济南市槐荫区市政工程养护队,现更名为槐荫区市政工程服务中心,一直以来专心修路、全心为民,保障了道路的通畅,守护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天气越恶劣,越是奋战在第一线
道路养护团队,承担着槐荫区172条、总面积746.93万平方米的市政道路管理养护任务,人手少、事情杂、点位分散、突发事件多,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
在这个团队中有党员,也有群众,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也有初来乍到的“新同志”。为了高效、优质地解决道路上出现的每一个事件,团队建立起了“党员+群众、老同志+新同志”的帮带模式,每位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表率,来感染身边的群众,每名“老同志”毫无保留地传技于“新同志”。正因如此,才打造出了这支“人人都能是骨干、个个都可挑重担”的过硬团队。
团队中的工作人员常说,“百姓”二字始终重于千钧,只有尽到应尽职责,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排忧。心中装着百姓,工作为了百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把群众出行问题放在第一位,是这支团队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
172条道路上随时可能有突发事件,紧急修护便是道路养护团队的责任。每当恶劣天气来临时,都是道路养护团队最为紧张和繁忙的时候,台风肆虐时,他们在路上清除路障;暴雨倾泻时,他们在路上巡防险段;炎炎酷暑时,他们在路上修补坑槽;寒冬雪袭时,他们在路上铲冻除雪……天气越恶劣,道路养护团队越要奋战在第一线。日晒雨淋、风餐露宿、早出晚归,工作人员一年四季没有一件干净的衣服,这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这支团队的夜间工作也非常丰富,长期行走在济南的月色中。道路养护团队为了缓解济南市道路交通压力,减少道路养护对城市交通产生的负荷,将全部道路沥青养护维修任务放在了晚上。白天需要进行设施巡查,晚上加班消除发现的道路病害。
如此长期加班,工作人员无法陪伴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再见面时会感觉到陌生;无法照料年迈的老人,面对老人会心怀愧疚;遇到佳节无法与亲人相聚,心里充满了想念与遗憾……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地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这是对家人的亏欠,却是对人民的责任,更是敢于担当、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确保了辖区道路的通畅;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守护了市民出行的安全;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保障了辖区746.93万平方米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好。
以创新促发展,学习新型养护技术
伴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养护技术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前,道路养护基本依靠肩挑人抬、镐刨铲挖及其他的简易养护机具进行作业。
据介绍,近年来,为了可以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槐荫区水务局、槐荫区市政工程服务中心道路养护团队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推动养护观念由“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在道路设施养护中不再单纯使用将道路坑槽铣刨后重新铺设沥青砼路面的传统养护方法,而是积极推广使用地下空洞雷达探测、CSC超薄封层、含砂雾封层、注浆加固、就地热再生、就地冷再生等“预养护”技术。
道路养护团队通过道路雷达探测数据结果应用低聚物注浆加固、就地热再生、就地冷再生等“预养护”技术,封闭路面空隙,提高道路水稳定、弯沉、抗裂性能。既保障了道路、桥梁设施的安全,发挥养护资金投资效益,又减少设施病害进一步恶化,从而减少大中修甚至整体改造的工程数量,进一步节约了资金。
以“匠心”出精品,坚守高标准
多年来,道路养护团队大力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破难题、保民生、促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全力助推城市高质量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俗话说,公路建设三分建、七分养,道路养护团队将“工匠精神”体现在方方面面,以“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标准开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把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产品细节当中,坚守高标准,拒绝“差不多”,工艺、工序、质量上出现的问题将被现场监督员一一“揪”出整改,确保每个“产品”百分百合格。2022年,累计完成道路坑槽修补200367.1平方米,维修人行道70911平方米,修复立缘石39079.07米,树池整治6027米,检查井周边整治517座,整治点位累计完成6714处。
在槐荫区“提升城市软实力创建文明典范城”工作中,道路养护工作是重中之重,以“思想观念要精致、设计环节要精致、建筑材料要精致、施工工艺要精致、设施管护要精致”的五个精致理念为着力点,道路养护团队先后对辖区内重点便民服务中心周边道路设施进行集中整治,完成八里桥批发市场、纬九路便民服务中心、桃园小区便民服务中心、明星小区便民服务中心、刘庄便民服务中心等周边设施整治,不断提升市政设施精细化养护水平,真正做到了“铺平市民脚下路、点亮百姓头上灯、架起市民连心桥”。
槐荫区水务局副局长左为群表示,道路养护团队将继续坚持“心中为民”的情怀、“不负人民”的担当,“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深入基层、沉到一线,不图虚名、不做虚功,以干事创业的劲头、务实苦干的韧劲,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走好为“人民服务”的每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新家园。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天气越恶劣,越是奋战在第一线
道路养护团队,承担着槐荫区172条、总面积746.93万平方米的市政道路管理养护任务,人手少、事情杂、点位分散、突发事件多,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
在这个团队中有党员,也有群众,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也有初来乍到的“新同志”。为了高效、优质地解决道路上出现的每一个事件,团队建立起了“党员+群众、老同志+新同志”的帮带模式,每位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表率,来感染身边的群众,每名“老同志”毫无保留地传技于“新同志”。正因如此,才打造出了这支“人人都能是骨干、个个都可挑重担”的过硬团队。
团队中的工作人员常说,“百姓”二字始终重于千钧,只有尽到应尽职责,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排忧。心中装着百姓,工作为了百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把群众出行问题放在第一位,是这支团队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
172条道路上随时可能有突发事件,紧急修护便是道路养护团队的责任。每当恶劣天气来临时,都是道路养护团队最为紧张和繁忙的时候,台风肆虐时,他们在路上清除路障;暴雨倾泻时,他们在路上巡防险段;炎炎酷暑时,他们在路上修补坑槽;寒冬雪袭时,他们在路上铲冻除雪……天气越恶劣,道路养护团队越要奋战在第一线。日晒雨淋、风餐露宿、早出晚归,工作人员一年四季没有一件干净的衣服,这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这支团队的夜间工作也非常丰富,长期行走在济南的月色中。道路养护团队为了缓解济南市道路交通压力,减少道路养护对城市交通产生的负荷,将全部道路沥青养护维修任务放在了晚上。白天需要进行设施巡查,晚上加班消除发现的道路病害。
如此长期加班,工作人员无法陪伴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再见面时会感觉到陌生;无法照料年迈的老人,面对老人会心怀愧疚;遇到佳节无法与亲人相聚,心里充满了想念与遗憾……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地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这是对家人的亏欠,却是对人民的责任,更是敢于担当、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确保了辖区道路的通畅;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守护了市民出行的安全;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保障了辖区746.93万平方米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好。
以创新促发展,学习新型养护技术
伴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养护技术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前,道路养护基本依靠肩挑人抬、镐刨铲挖及其他的简易养护机具进行作业。
据介绍,近年来,为了可以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槐荫区水务局、槐荫区市政工程服务中心道路养护团队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推动养护观念由“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在道路设施养护中不再单纯使用将道路坑槽铣刨后重新铺设沥青砼路面的传统养护方法,而是积极推广使用地下空洞雷达探测、CSC超薄封层、含砂雾封层、注浆加固、就地热再生、就地冷再生等“预养护”技术。
道路养护团队通过道路雷达探测数据结果应用低聚物注浆加固、就地热再生、就地冷再生等“预养护”技术,封闭路面空隙,提高道路水稳定、弯沉、抗裂性能。既保障了道路、桥梁设施的安全,发挥养护资金投资效益,又减少设施病害进一步恶化,从而减少大中修甚至整体改造的工程数量,进一步节约了资金。
以“匠心”出精品,坚守高标准
多年来,道路养护团队大力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破难题、保民生、促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全力助推城市高质量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俗话说,公路建设三分建、七分养,道路养护团队将“工匠精神”体现在方方面面,以“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标准开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把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产品细节当中,坚守高标准,拒绝“差不多”,工艺、工序、质量上出现的问题将被现场监督员一一“揪”出整改,确保每个“产品”百分百合格。2022年,累计完成道路坑槽修补200367.1平方米,维修人行道70911平方米,修复立缘石39079.07米,树池整治6027米,检查井周边整治517座,整治点位累计完成6714处。
在槐荫区“提升城市软实力创建文明典范城”工作中,道路养护工作是重中之重,以“思想观念要精致、设计环节要精致、建筑材料要精致、施工工艺要精致、设施管护要精致”的五个精致理念为着力点,道路养护团队先后对辖区内重点便民服务中心周边道路设施进行集中整治,完成八里桥批发市场、纬九路便民服务中心、桃园小区便民服务中心、明星小区便民服务中心、刘庄便民服务中心等周边设施整治,不断提升市政设施精细化养护水平,真正做到了“铺平市民脚下路、点亮百姓头上灯、架起市民连心桥”。
槐荫区水务局副局长左为群表示,道路养护团队将继续坚持“心中为民”的情怀、“不负人民”的担当,“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深入基层、沉到一线,不图虚名、不做虚功,以干事创业的劲头、务实苦干的韧劲,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走好为“人民服务”的每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