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 头版 A02版: 通读 A04版: 豹眼 A05版: 财经 A06版: 深读 A07版: 豹览 A08版: 域周刊 A09版: 域·观察 A10版: 财经 A11版: 豹览 A12版: 眼界周刊 A13版: 眼界·广场 A14版: 文旅 A15版: 分类 A16版: 运动 B01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02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03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04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05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06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07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08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09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10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11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12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13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14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15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16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17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18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19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20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21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22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23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24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25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26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27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28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29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B30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01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02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03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04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05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06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07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08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09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10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11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12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13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14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15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16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17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18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19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20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21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22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23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C24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D01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D02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D03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D04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D05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D06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E01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E02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E03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E04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E05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E06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E07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E08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E09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E10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E11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E12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T01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T02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T03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T04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T05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T06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T07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T08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T09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T10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T11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T12版: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2022年度“济南榜样”展播

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济南市急救中心

打造医疗急救体系“济南模式”

济南市急救中心多措并举,调度人员坚守岗位保障120正常运行
点击查看原图
济南市急救中心积极开展急救公益培训
点击查看原图
        “遇见济南,泉是惊喜”,这是提起120急救,在百姓的印象里,是街头巷尾闪烁着警示灯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或是急救现场,急救床“吱吱”的滚轮声和行色匆匆的医护人员。急救车的白、警示灯的蓝交错,急救人员身着制服格外显眼,生死于旦夕间的患者和焦急万分的家属只要见到这抹色彩,仿佛就看到了生的希望。

  院前医疗急救是全民健康体系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环,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多年来,济南市急救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济南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领导下,紧紧围绕济南市卫生健康工作重点,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推动院前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医疗急救体系“济南模式”,守牢百姓的“生命最前线”。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淼 通讯员 董燕

  聚力疫情防控
  济南急救人“拼出”战疫加速度

  “您好,这里是120。病人现在哪里不舒服?”······“好的,我电话通畅,等急救车联系我。那个,您嗓子都这样了,多喝水、保重身体。”2022年12月29日,挂断这通呼救电话前,济南市急救中心调度员李娜听到了患者家属的关心与叮嘱,在她还来不及感动时,已经接起另一通呼救电话。作为市急救中心的一名调度员,从2022年11月23日起,李娜已经一个多月没回过家了,她曾粗略地计算过,那段时间,经她手的任务单已有5000多单。“这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期盼,只要自己还能说话,就必须一直坚持在岗位上。”

  一直以来,120是医疗救治的第一棒,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专线”。对于每天“与死神赛跑”的急救工作人员来说,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济南3.29新冠疫情发生后的近两个月和11月10日后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期间,中心共受理120呼救电话490421个,较2021年同期增长114.9%;日均达4670个,单日最高达11394个,增长至日常的5倍;共派车出诊68402车次,单日派车出诊最高达1023车次,接近日常的2倍。”济南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徐晓旸表示,无论是电话呼入量,还是派车出诊量都达到了中心成立66年来最高值。

  “面对院前急救工作量的激增,尤其去年年底,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济南市起初也出现了‘120电话打不通、车辆派不出、患者放不下’的情况,让全市急救医疗服务面临巨大挑战。”回顾2022年急救中心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徐晓旸感慨道,市急救中心顶住了压力,外部有济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市卫健委统筹安排;内部深挖潜力、多措并举,带领全市急救网络平稳渡过了疫情高峰。

  为保障120急救电话“打得通”,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市急救中心将120接警线路扩容至原来的2倍。紧急征调此前从事过调度工作的人员、原莱芜急救中心调度员增加人员储备;同时调整调度人员班次,增加人员工作频次与时长,最长时每24小时一班次。设置疫情转运专线,分流120呼叫电话;增设咨询专线,减少轻症、咨询类呼叫造成的急救资源挤兑;同时,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联动,增设120调度专席。“经过一系列的调整,120急救电话调度席位由原来的5个扩容至16个,电话接通率恢复至100%,平均急救响应时间也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徐晓旸说。

  为保证呼救病患“接得上”,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下,紧急采购40辆急救车,同时,抽调省市消防救援队伍驾驶员近百人次,与来自市区各医疗机构抽调的医护人员共同组成应急转运车组补强转运力量。中心统筹安排车组人员实行集中闭环管理,创新性设立“四区三通道”,多举措严防院感事件的发生。徐晓旸表示,2022年12月27日,市急救中心单日派车出诊达到最高峰1023车次,“车组人员超负荷”“人歇车不歇”成为那时期的真实写照。

  为确保急危重症病患“放得下”,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部署,全市急诊急救协调调度中心应时而生,“协调调度中心就设立在急救中心会议室,中心积极参与。急救车组每车次平均用时由高峰时段的4-5小时缩减到市区每车次平均用时1.4小时; 三区两县每车次平均用时2小时。”徐晓旸告诉记者,一系列应对措施均在第一时间全部落实到位,实践证明这是快速有效、精准高效的,全市疫情高峰期平稳度过,呼救电话量及派车出诊量均整体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并呈现平稳趋势。

  聚焦群众需求
  提质增效推动院前急救体系持续优化

  作为城市的急救“中枢”,特殊时期,济南急救人精准研判、高效救护,日常急救与疫情防控“两手都要抓、两战必须赢”,有力保障了百姓的生命健康。

  完善的覆盖城乡的急救服务体系是院前急救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探索解决全市院前急救网络服务可及性不够、偏远地区急救半径过长的问题,成为济南市急救网络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市卫健委的领导下,中心同各相关医疗机构协同配合、共同努力,不断优化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布局”,徐晓旸表示,去年新增西营急救站、柳埠急救站等7个急救站点,全市急救站数量较2021年增加9.8%,已达到78个,新建急救站重点向城乡接合部、乡村倾斜。

  与此同时,市急救中心2022年信息化建设也迈上了新台阶。“去年6月,中心开始着手对疫情转运系统、一键呼救便民服务模块等在内的‘智能急救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升级后系统可用于常态化疫情下院前急救资源分区、分组调派;隔离管控人员的信息录入、审核、转运任务规划、执行信息反馈;院前急救防控人员以及车辆消杀管理; 疫情转运信息分析及反馈等。”徐晓旸介绍说,去年济南市急救中心实现了移动、联通手机拨打120实时定位功能,即拨打120时手机定位直接显示在120调度系统地图中,定位误差在100米左右,有效缩减呼救人员位置确定用时,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效率。

  更值得一提的是,市急救中心深深意识到提升紧急救治的技术水平,对守护百姓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为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急救队伍,急救中心始终坚持加强院前急救突发事件紧急救援能力建设,通过培训、考核、应急演练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全面提升急救技能和水平,增强应对各类情况的急救处置能力。据悉,急救中心挂牌成立山东省院前医疗培训基地后,依托该基地开展全省院前急救能力培训班,每年对全省50名院前急救骨干人员进行了培训,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常态化完成全市院前急救人员培训班,达到了每年全员全覆盖,提升了济南市危急重症的救治水平和突发事件紧急救援能力。组织完成《院前急救实用教程》,为从业人员的救治流程与操作规范提供了标准化教材。

  聚合社会共识
  持续推进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

  近日,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山东商报联合举办的2022年度“济南榜样”选树活动名单出炉,济南市急救中心医生高柏甡因其从事院前急救工作10年,扎根一线、拼在一线,挽救了许多生命,同时兼任急救科普讲师的优秀事迹获评“公益惠民”榜样。

  “一名急救医生的信念就是挽救生命,自从成为济南急救人,我一直想的就是把专业知识学得更扎实、急救技术练得更熟练、到达急救现场更快速,挽救更多生命。但随着接触的病患越来越多,越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让更多的人学会急救,第一时间出手救人,才可能挽救更多生命。”面对荣誉,高柏甡表示,这是他决定作为一名急救科普讲师的初衷,而自己所做的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多年来,身边的领导、同事,乃至整个中心都是这样做的。

  正如高柏甡所述,他仅是济南市急救中心持续推进全市急救知识与技能社会培训普及工作的一个缩影。据徐晓旸介绍,仅2022年,市急救中心通过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世界急救日、急救知识进校园、急救开放日等方式共完成公益培训60余场,累计受训人群万余人次。

  特别是去年1月20日,市急救中心组织的“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以“主会场+分会场”的方式,设置中心主会场与齐鲁医院、省立三院、市立三院、市立四院、市立五院、英雄山北广场、顺祥社区及各区县急救分中心等分会场,共组织300余名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人员、急诊急救专家及志愿者参与活动,现场手把手教授公众心肺复苏急救技能,讲解急救知识,传授急救技能。同时,发放国家急救日倡议书、《济南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家庭急救指南》等宣传材料5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