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欠债不还引纠纷

网游好友对簿公堂

        商报济南消息 本是志同道合的游戏好友,却因借钱走向反目,不仅被单方面删除拉黑,欠款更是索要无门。近日,济南长清法院审理了一起借钱不还引起的民间借贷纠纷。
  
  小李在玩一款网络游戏时结识了远在广西的“00后”小段,虽然素未谋面,但因为共同的爱好,两人还是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除了日常一起打游戏,二人也经常交流各自的生活。在交流的过程中,小段经常以打车、吃饭、买药等理由向小李借钱,长时间的交流完全打消了小李对小段的陌生感和戒备心,因此小李对小段的借钱请求总是有求必应。小李在2021年8月份到10月份期间,分19次以转账以及QQ红包的方式共借4280元给小段。
  
  小段于2021年10月19日通过微信向小李还款300元,并约定于2021年10月27日还清欠款3980元,并且额外支付20元,共计4000元整。到约定时间后小李多次通过微信向小段催要欠款,小段总是以未发工资等各种借口拖延还款,后小段更是直接将小李微信号拉黑删除。
  
  小李又通过二人的共同好友小张微信要求小段还款,小段于2022年9月24日给出回复:“下个月20日还你1999元,剩下2100元。11月20日,我要是不给你可以起诉我”。10月20日小段仍未还钱,小李无奈将小段诉至长清法院。
  
  济南长清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向原告借款4280元,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院予以确认。被告已在微信中认可应偿还原告4000元,并承诺还款,故原告要求被告偿还借款4000元的诉讼请求,合理合法,法院应予支持。判决被告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原告4000元。
  
  承办法官提醒:网络交友切勿“上头”,虽然“网络友谊一线牵”,但远隔千里的人与人之间始终隔着一道名为“虚拟”的高墙。千万不要因为一时聊得投机就丧失戒备,任何掺杂了借钱、转账的关系,都须保持高度警惕、认真思考、多加核实。否则,即使起初是以真心换真心的友谊,在金钱面前也难免会变质,不仅一片情谊被辜负,个人财产也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