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走进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大运风华 见证千年漕运文化

点击查看原图
作为全国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向世人默默讲述着千年漕运文化
点击查看原图
        商报聊城消息 大运河究竟是从北京流向杭州,还是从杭州流向北京?运河船闸前后水位落差极大,船只又应该如何通过?这些问题,自大运河通航以来便吸引着无数民众的好奇心,成为了大运河永恒的魅力。

  “事实上,大运河不同河道之间高度此起彼伏,水流流向是每段各不同的,而船只过闸需要借助一种巧妙的‘梯次过闸法’,这些都涉及到大运河的水工科技,在我们博物馆中,类似的疑问都能得到解答。”在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副主任窦欣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作为山东省“走文化廊道进经济园区看山东高质量发展”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第三路“走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活动聊城站的最后一站,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不仅是聊城市最大的大型博物馆,也是全国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馆内,通过多媒体沙盘、声光、影像的巧妙设计与控制,古代运河水工科技生动而详细地展现在参观者面前。
  
  进入博物馆,只需要仰头望去,就能看见一艘宏伟的大船被架在半空,身后就是由灯光、声影汇聚成的滔滔江河,作为馆中最大的单体展品,其来历同样十分不凡。“它其实是一艘元代漕船”,窦欣表示,“在2002年对会通河聊城城区进行发掘时出土,是目前已知京杭大运河主航道上发现时间最早的漕船。”
  
  据了解,2020年3月,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改陈提升项目获市发改委立项,编入“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2023年1月,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项目已基本完工,于今年春节期间试运行开放。除了改造提升后的运河文化博物馆常设展陈为“大运风华——运河文化陈列”,展览由“历史变迁”“水工科技”“制度管理”“城镇经济”“运河风情”“现当代运河”六部分组成。

  在博物馆四楼,一幅30余米长的《东昌盛景图》数字国画陈列其中,生动再现历史上聊城段运河的船闸、桥梁,两岸的会馆、码头、商铺,运输、临清贡砖砖窑、钞关等场景,打破文化、艺术、科技的界限,让观众在一段时空穿越之旅的意境之中,见水、见人、见乡愁。《飞跃大运河》以全景视野直观展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全段风光:从江南水乡,到齐鲁风韵,再到北国风光,以自南向北的地理线路为画面线索,以虚实结合的视角,感受一路改变的地貌,聚焦每一段运河最辉煌的景象。
  
  窦欣介绍,明清时期,得益于京杭大运河,聊城有400多年的兴盛和繁荣,在当时聊城被称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而由于黄河改道从聊城穿过,导致运河断流,运河的历史逐渐淡出群众的视野。“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致力于重新让大运河文化再次展现在群众面前,让更多人增进文化自信,树立起大家热爱家乡、热爱国家文化的精神。”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见习记者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