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勇士
战略重器背后的奋斗精神

《全海深》作者:许晨臧思佳

显然,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是其用户单位,精心组织协调“深海勇士”号的成功研制与海试。“深海勇士”的寓意是希望凭借它的出色发挥,像勇士一样探索深海的奥秘。毫无疑问,它的总设计师,曾为“蛟龙”号立下汗马功劳的胡震,是这出研制大戏的主角。
在702研究所载人潜水器项目里,胡震名不虚传功不可没。他是水下工程研究室主任,7000米载人潜器本体副总设计师,总装联调负责人,海试潜水器部门长。可以说,是潜水器准备与维护的大总管。人称“后甲板司令”。他知识全面,责任心强,有关潜水器的大事小情都装在心上,说出话来让人心服口服,颇有“司令”风范,大家爱称他“胡司令”。他有空就围着潜水器转,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不管哪个部门工作,他都精心地关注着、参与着。
那是在50米 A1海区,“蛟龙”号潜水器进行保养,两名技术人员钻进舱内工作,胡震在外面指挥。南海的天风云突变,一阵海风吹来,乌云滚滚,“啪”的一声炸雷,铜钱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关闭舱盖来不及了,眼看舱内设备要挨雨淋,胡震大喊一声:快拿篷布!飞身冲上舱顶,扑在舱口上挡住疾风骤雨,充当了一次人肉舱盖……
胡震是无锡江阴人,生于1967年10月,1985年考入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控制系,后又考上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生,学了三年的自动化控制。1991年硕士毕业,选择了离家乡近的无锡702研究所工作。一来就在技术开发部,跟着徐芑南总师等人搞无人潜水器。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702所由于任务不足,经济紧张,发放工资都成了问题。胡震的一个亲戚是当地大企业集团的总经理,看中了他的人品和技术,高薪聘请他去当部门经理,承诺五年后送他一个公司。刚过而立之年的胡震心动了,就想去试一试。他请了假去上一个星期的班,坐在公司高档老板椅上,却总感到不舒服:本来想科研报国,难道遇到困难就放弃了?
后来,发生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举国群情激昂,胡震再也坐不住了。他毅然谢绝了亲戚的好意,也谢绝了年薪百万的职位,又回到702所继续从事国家的科研事业。当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启动时,他理所当然地全身心投入进去,贡献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和热血激情……
海试中,在支持母船后甲板上,总能看到胡震的身影。他对潜水器的每个部位了如指掌,大到本体、电源、机械手,小到开关、按钮、接插件,所以潜水器的脾气他摸得最透,每一次下潜前,胡震总是在凌晨五点多就第一个来到后甲板,亲自指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准备,补充耗材,做到精心检查和细心复核。
在702研究所载人潜水器项目里,胡震名不虚传功不可没。他是水下工程研究室主任,7000米载人潜器本体副总设计师,总装联调负责人,海试潜水器部门长。可以说,是潜水器准备与维护的大总管。人称“后甲板司令”。他知识全面,责任心强,有关潜水器的大事小情都装在心上,说出话来让人心服口服,颇有“司令”风范,大家爱称他“胡司令”。他有空就围着潜水器转,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不管哪个部门工作,他都精心地关注着、参与着。
那是在50米 A1海区,“蛟龙”号潜水器进行保养,两名技术人员钻进舱内工作,胡震在外面指挥。南海的天风云突变,一阵海风吹来,乌云滚滚,“啪”的一声炸雷,铜钱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关闭舱盖来不及了,眼看舱内设备要挨雨淋,胡震大喊一声:快拿篷布!飞身冲上舱顶,扑在舱口上挡住疾风骤雨,充当了一次人肉舱盖……
胡震是无锡江阴人,生于1967年10月,1985年考入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控制系,后又考上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生,学了三年的自动化控制。1991年硕士毕业,选择了离家乡近的无锡702研究所工作。一来就在技术开发部,跟着徐芑南总师等人搞无人潜水器。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702所由于任务不足,经济紧张,发放工资都成了问题。胡震的一个亲戚是当地大企业集团的总经理,看中了他的人品和技术,高薪聘请他去当部门经理,承诺五年后送他一个公司。刚过而立之年的胡震心动了,就想去试一试。他请了假去上一个星期的班,坐在公司高档老板椅上,却总感到不舒服:本来想科研报国,难道遇到困难就放弃了?
后来,发生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举国群情激昂,胡震再也坐不住了。他毅然谢绝了亲戚的好意,也谢绝了年薪百万的职位,又回到702所继续从事国家的科研事业。当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启动时,他理所当然地全身心投入进去,贡献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和热血激情……
海试中,在支持母船后甲板上,总能看到胡震的身影。他对潜水器的每个部位了如指掌,大到本体、电源、机械手,小到开关、按钮、接插件,所以潜水器的脾气他摸得最透,每一次下潜前,胡震总是在凌晨五点多就第一个来到后甲板,亲自指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准备,补充耗材,做到精心检查和细心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