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我省多地迎清明祭扫小高峰

绿色文明祭扫更加深入人心
        商报济南消息 临近清明,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渐浓。今年迎来了“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后的首个清明节,市民现场祭扫意愿强烈,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清明节前的这段时间各地迎来祭扫小高峰,不少市民都是举家前往。此外,由于今年清明节只有一天假期,祭扫高峰较往年也提前不少。
  
  根据今年清明节和节假日的安排,我省3月20日开始提供祭扫服务,4月1日、2日是节前最后一个周末,天气晴好,我省多地迎来祭扫小高峰。
  
  昨天上午10点多,在济南玉函山安息园,前来扫墓的市民络绎不绝。市民郑先生一家来到故去亲人墓前,拂尘、献花、敬香,整个流程简洁而又低碳环保。“今天周末一家人都有时间,天气又暖和,就提前来扫墓了,前几年没办法现场祭扫,今年全家都到齐了。”郑先生表示,预想到人会很多,但还是有点措手不及,“光上山这段路开车就走了一个小时,有工作人员引导但实在是人多。”
  
  今年,济南各大公墓都实行无烟祭扫,可焚化祭祀品一律不得带到墓前。市民们也积极响应,绿色、文明祭扫更加深入人心。记者看到,多数市民都自己带着鲜花,公墓周边的摊点生意也很“火爆”。公墓内祭扫秩序井然,不少墓碑前摆放着黄白相间的菊花,干净整洁,未见烟火。市民陈先生说:“用敬献鲜花代替燃烧纸扎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减少安全隐患,避免引发火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