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斗志昂扬

战略重器背后的奋斗精神
点击查看原图
        事实上,国家调动众多科研院所、有关工厂企业,全力以赴研发制造深海高科技装备,主要还是为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者打造重器,以便使之真正成为进军我国深海乃至深渊的重要基地和共享平台,从而为子孙后代的福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短短几年,这个研究所在所长的人格魅力感召下,陆续汇集了北海分局副局长、蛟龙海试团队临时党委书记刘心成、台湾籍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周义明、国内早期水下机器人研究员张艾群、第一批赴美国考察深潜器的学者彭晓彤、多年从事深海科研的专家包更生和富有航船管理经验的唐古拉山等,人才济济;建成了两个重要研究部门,分设13个基本研究和技术支撑单元,依靠深海工程技术与装备、实验平台和基础设施,结合所处的区位优势,在深海观测方法与仪器设备、深海潜器技术、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科学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尤其是在2014年,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B类)“海斗深渊前沿科技问题研究与攻关”正式立项,旨在通过搭载大深度潜水器,结合深渊环境模拟试验,开展深渊生物、环境和地质等综合性学科前瞻性科研,探讨深渊生命、地质、环境之间的深化关系,同时启动全海深潜水器瓶颈技术攻关研究,初步形成自主深渊探测技术装备体系。深海所责无旁贷,一马当先。
  2016年6月22日清晨,旭日东升,霞光满天,“探索一号”科考船满旗飘扬,雄姿勃发,船舷上一条鲜红的横幅格外醒目:牢记使命 挺进深海 坚决完成航次任务。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它告别岸边挥手欢送祝福的人群,缓缓驶离了三亚南山港码头,尖尖的船艏如同硕大的犁铧,劈开万顷碧波,向着浩瀚的西太平洋驶去。
  这是中科院深海所牵头组成的第一支中国深渊科考队,首次携带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天涯”号海底着陆器、“海斗”号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等设备,前往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海域,进行先导专项(B类)中的深海装备海试和深渊综合科学考察。航次领队兼临时党支部书记为刘心成,副领队兼安全总监为唐古拉山,首席科学家是包更生,队员由来自中科院深海所、科学院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的60人组成。虽说大都从未走上这样的战场,却个顶个的斗志昂扬、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