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她巧用一团面 捏出艺术人生

石洪令表示她特别喜欢捏美女,尤其是古代和童话风的美女像,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有一种高雅的童真。
点击查看原图
        一团面,经过石洪令的手,变成金陵十二钗,变成西游记中的人物……从事面塑二十多年,石洪令的作品大多以人物为主。石洪令在泰安创立了一家面塑艺术中心,教授当地中小学生面塑技艺的同时,作品远销海外。
  
  最近,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拟定了首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而石洪令的面塑艺术中心是泰安市唯一一处。从儿时捏面人儿的梦想,到现在取得一定成就,石洪令说,她会依靠非遗工坊,大力宣传面塑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面塑。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程祥

  追求唯美

  在石洪令的面塑工作室门口,几只孔雀格外显眼。这几只孔雀通体雪白,最大的孔雀尾巴到头部有两米长。孔雀站在开满鲜花的树枝上,每一片羽毛各不相同,尤其是尾巴上的羽毛,又长又细,特别精致。石洪令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这只栩栩如生的孔雀是她和朋友们一起用面做的。
  
  石洪令的工作室里摆满了玻璃展示架,架子上展示着她的作品,有水浒、西游记人物,也有古典汉服美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套金陵十二钗系列面塑。

  “当时为了能够捏好这幅作品,我翻了好几遍红楼梦,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风格。不用多介绍,那个拿锄头葬花的是林黛玉,这几人中最有气场的、穿着大衣的就是王熙凤。”
  
  石洪令对记者说:“我特别喜欢捏美女,尤其是古代和童话风的美女像。我一直追求面塑人物的唯美感,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有一种高雅的童真。”

  从喜欢开始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泰安石家面塑,始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制作时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后,通过多种手法塑出基本形态,再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剪、点、捏。
  
  今年49岁的石洪令说,“我从小就喜欢面塑,过年的时候家里老人和面的时候我就在一旁。老人捏个鱼,做个花馍馍,我都会研究半天,然后自己试着去做。”
  
  石洪令的父亲和三个哥哥都是山东梆子剧团的演员,因此家人们希望石洪令也从事戏曲工作。但是石洪令却有自己的想法:“虽然家人都做戏曲演员,但我从小就想去做面塑,继承石家面塑的衣钵。”
  
  石洪令说,做面塑太苦了,“当时在天津求学,面塑是手上功夫,需要贴得很近去看,所以学艺的时候我一直都是站着,弯着腰去看师傅的手。长此以往,腿受了伤,当时求学的伤一直到现在都有影响。”
  
  出师以后,石洪令就去全国各地学习面塑技艺,家里人并不支持她这样做。可是当石洪令技艺不断精进,面塑作品做得越来越好,家里人逐渐开始支持。

  入选省级非遗工坊

  多年的艺术创作和传承实践,让石洪令有很丰富的面塑经验。为了弘扬面塑艺术,她构思了一套完整的面塑培训课程。2000年起,她先后在泰安市区的多所幼儿园、小学等开设儿童面塑课程,传授民间面塑。十多年的时间里,她培养出了多位优秀的面塑教师。同时,她的作品也是远销海外。
  
  2017年,石洪令联合泰安市面塑艺术家们成立了泰安市泰山面塑文化艺术研究院,同年9月,山东艺术学院非遗研培基地泰安工作站也在此建立。“我每年都会教许多学生面塑技艺,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有。还有许多对面塑感兴趣的成年人,也来这里学习。”石洪令说。
  
  在近期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拟定的首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中,石洪令的面塑艺术中心是泰安市唯一一个上榜的非遗工坊。“将来我会依靠非遗工坊,大力宣传面塑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面塑。我也会继续坚持下去,不断学习和摸索,让作品更灵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