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2875万条网络暴力信息被拦截

        据新华社电 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白皮书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白皮书指出,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坚持依法治网,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曹淑敏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网络强国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我国依法治网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网络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网络立法、网络执法、网络司法、网络普法一体推进,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网之路。

  中国网络法治工作在实践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积累了坚持凝聚网络法治工作合力等一系列宝贵的经验。“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多部门、地方和企业、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协调推进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各领域法治工作,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曹淑敏说。

  白皮书指出,中国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大力推进网络法律制度建设,网络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不断增强。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岳仲明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推进网络立法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网络法律体系,网络立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动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岳仲明表示,10年来,先后制定了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五部专门法律。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持续推进传统法律规范向网络领域延伸,近年来陆续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等法律;针对网络交易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平台的食品安全责任、互联网广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等,完善了相关制度规范;通过编纂民法典等,对网络新业态下的民事权利保护、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等作出专门规定。

  白皮书强调,网络法治宣传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局长王晓光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组织、指导、推动各地各部门充分运用互联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我国网络普法的制度设计日益完善,网络平台和媒体的公益普法功能日益突出,网络普法产品的供给日益丰富,线上普法和线下普法日益融合。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去年11月,国家网信办制定出台《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各重点网站平台建立健全网络暴力防治机制,拦截清理涉网络暴力信息2875万条,提示网民文明发帖165万次,向2.8万名用户发送一键防护提醒,从严惩处施暴者账号2.2万个,有效防范热点事件网络暴力风险。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法治局局长李长喜说,下一步,将从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角度进一步加大建章立制的力度,及时出台相关部门规章,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推动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强化对当事人的保护救济,及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