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山师音乐学院院长李海鸥逝世 用生命耕耘至最后一刻

海鸥“飞”走了 留下一束光

        3月2日17时26分,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李海鸥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逝世,享年52岁。李海鸥是山东省首个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带头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昨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前往山东师范大学,在李海鸥的同事和学生口中,了解到了更多她用生命耕耘教育沃土的故事。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思羽

  工作中的“铁娘子”

  音乐学院声乐系副主任李群和李海鸥师出同门,是前后级师姐师妹的关系,两人从十七八岁一起上学,到毕业后都选择留在学校工作,用李群的话说,两人更像是一起在院里长大的姐妹。

  “平日里的李海鸥特别幽默开朗,只要有她在,身边永远笑声不断。”李群说,同事们经常开玩笑称李海鸥为“被声乐耽误了的小品演员”,也有很多人称她为“开心果”,她总能把气氛调动得很活跃,给人带来满满的正能量。除了个人魅力,李群提到,李海鸥也是师门里十分出色的佼佼者,经常被她的个人魅力所感染。
  
  但在专业和学科建设上,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贾春雷称,李海鸥又是一位非常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学者和领导者。“海鸥的工作状态始终在线,同时对于一些专业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常常能捕捉一些非常具有新意的灵感。”贾春雷回忆说,学院每学期都会进行专业考试,如会针对作品完成度、品质高低等对学生做出要求,“李海鸥就会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演唱的对比情况来分析专业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学科前瞻性建设上获得更大突破,从而指导更好地进行学科建设。”
  
  自2003年担任音乐学院副院长以来,李海鸥更是肩负起教学与管理双肩挑工作。在学校,她往返于办公室与琴房教室之间;在工作之余,她往返于舞台演出与学术会议之间,忙碌的工作、充实的生活使她渐渐成为“生活中的女汉子”“工作中的铁娘子”。李群表示,由于时间有限,李海鸥常常只能处理完学院的事情,再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上课。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因为我们俩的琴房前后挨着,每次上下班我都会经过海鸥的琴房门口,经常看到她到中午很晚,大家都吃完饭午休了,她还在给学生补课。”

  “拔下针管就去学校”

  忙碌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致使李海鸥长期饮食休息不规律,2019年11月底,她被确诊为直肠癌。但生病三年多来,李海鸥从未停下过工作的脚步。除了在医院打针,李海鸥就一直在学校里呆着,从疫情期间的各类腾讯会议和网课,到今年的艺考,李海鸥没有落下过一件事。

  “去年11月底,学院要书写整理一些认证材料,其实当时海鸥的病情已经恶化了,但她依然坚持亲自把关,连着好几晚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李群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当时李海鸥的脸色并不好,长期打针手心的纹路也变成了黑色。当听到同事劝自己不要这么拼,好好休息先“保命”时,“海鸥总说觉得自己没有时间了,她说与其等着那一天的到来,还是想抓紧时间,每天能多干点就多干点。”说到这时,李群再次忍不住落泪,她说,听到李海鸥的话,大家不仅是感动,同时也很惭愧。
  
  2020级艺硕学生王雅薇是李海鸥的学生,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无论是在专业发展还是在为人处世上,王雅薇都深受李海鸥的影响。“海鸥老师每次上课都是亲自伴奏、亲自示范,即使身患重病后仍坚持如此。”王雅薇说,记得有一次老师刚打完化疗不久,因为怕影响期末考试,强忍着药物副作用的折磨,拖着虚弱的身体坚持给同学们上课,而且一上就是两三个小时。
  
  不仅如此,王雅薇表示,在生活中,李海鸥也总是十分细心,能够第一时间关注到学生的情绪变化。“比如看到头发剪短了,她也会非常温柔地询问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然后十分耐心地开导我们,甚至会抱着我们安慰我们。”在王雅薇的琴房里,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还注意到,一块小黑板上写着“有心人”“平衡”和“控制”三个词语。王雅薇说,这三个词正是李海鸥自己总结的,这也是她给学生在专业和生活中的指引。“李老师告诉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懂得感恩;专业上平衡好声音,生活中平衡好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的关系;而无论是在专业上还是做人上,李老师认为‘控制’是最难的,所以她把‘控制’放到了最后。”
  
  近30年来,李海鸥教育培养了千余名学生,遍布省内外知名高校、歌舞剧院、文化单位、基层教育单位、社会公益单位等行业领域,其中近百名学生在“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华奖”“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全国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比赛”等知名赛事中屡获大奖,为我国音乐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学生为本,育桃李芬芳

  “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为师”,李海鸥只想成为一名践行“以学生为本,育桃李芬芳”的合格园丁,可她为学校、为教育作的贡献早已不止如此。近三年,她带领团队先后获批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培育学科(音乐与舞蹈学科是山东唯一),音乐学、舞蹈学、音乐表演三个专业的国家一流专业立项建设点,2021年在全国9所申报博士点的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所获批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高校,开创了我省音乐与舞蹈学科博士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天地,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作为音乐与舞蹈学科带头人,李海鸥对自己的学术研究也从没有放松要求,总是立足专业技能基础,将学术研究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专业比赛大奖20余项,在CSSCI等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编参编多部教材。而她本人也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获评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十八届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等称号;荣获山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位)、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第一位)、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一位)、山东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海鸥走了之后,我在朋友圈也看到了很多往年的毕业生的留言,当时我就想到一句话,当海鸥的生命突然画上休止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她就像一束光一样一直在照亮着我们,而她这束光也照亮着很多人。”李群说。2022年教师节李海鸥获评“齐鲁最美教师”称号时曾说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爱着教育这片沃土,我愿用我的生命为之耕耘。”事实上,李海鸥也真正做到了,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耕耘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