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自动续费该收敛了
“APP自动续费,规矩立好更要守好!正观快评说得好:在法律法规更进一步的前提下,行业监管部门更要对照通知的相关规定,拿出更严格的监管力度,真抓实管,查处一起、处理一起,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挤压平台违规操作的生存空间。
工信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部署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通知》中特别提及服务续期及时提醒:采取自动续订、自动续费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征得用户同意,不得默认勾选、强制捆绑开通;在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前5日以短信、消息推送等显著方式提醒用户,服务期间提供便捷的随时退订方式和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取消途径。
被APP自动续费的痛,很多人或许都有过类似经历。一些手机APP不是将自动续费设置成系统默认选项,就是以隐蔽小字、站内信、应用内通知、邮件等十分隐蔽的信息告知,在你不经意间,就静悄悄地把你的钱自动扣除了,有的人被连续自动扣费长达数月,甚至几年,等你发现时,已经造成不小的经济浪费。所以,这次工信部26条新规的出台可谓及时雨,正如网友点赞的,“太及时了”!
之前广受诟病的优酷“1元会员”退费事件便是APP自动续费的典型案例。消费者投诉称,在该视频首页弹出的“首月1元”弹窗广告上,有一行小字说明“首月1元,后11个月12元/月”,直到点开充值详情页面后,才能看到“开通未达12个月,按25元/月缴补差价”的字样。如此小的一行字,却标注着如此关键的信息,稍不留意,便会错过,难怪入坑的人都惊呼“不用个放大镜都看不到”,妥妥“被骗了”的感觉。
APP自动续费,“霸王条款”不可取!华声漫评犀利地直言:商家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隐藏不合理的“霸王条款”是万万不可取的。平台实行自动续费退订补差策略是其自由选择,但退订补差的条款应该放在活动弹窗的醒目位置,而不应该出现在详情页面的角落。
而对于APP自动续费中的那些坑,法治日报进行了清晰地梳理:会员没有单独包月,只能选择连续包月或连续包年等;免费试用会员下的“连环计”;连续包月与单独包月之间价格差距较大; 首月优惠力度较大,次月按原价收费。可以看出,这里面的水太深,套路太多,让人防不胜防。
至于这些平台如此嚣张的原因,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分析的:APP运营者之所以敢在自动续费上玩套路、设置退订障碍,主要是因为违规成本不高,而用户维权却得花不少精力。
此外,新京报评论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类似自动续费的“坑”,不只是牟利的问题,它甚至会“倒逼”平台服务变得更差。当平台发现可以很容易在消费者手中获取订阅费,就会倾向把更多优质内容从免费变成付费。
不只是手机,电视也是重灾区。前不久,中消协发布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就提到:智能电视平台“套娃式”收费引发消费者不满;网络会员服务默认自动续费,一些网络会员服务平台先诱导消费者免费使用,到期后在未向消费者充分告知或有效提醒消费者情况下自动续费。
APP自动续费的套路该停了!光明日报评论指出:用户订阅付费功能是在指尖进行的操作,而APP违规自动续费的问题也应当有更加便捷、简单的处理方式。互联网空间里,需要有一套更细化的执行方案。
其实,国家层面对这些乱象的治理一直在加码。去年5月起施行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5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在服务期间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显著、简便的随时取消或者变更的选项,并不得收取不合理费用。
《电子商务法》也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提及: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选择。
此次工信部26条新规聚焦APP安装卸载、服务体验、个人信息保护、诉求响应等,针对性提出改善用户服务感知措施,并从行业协同规范发展、上下游联防共治的角度出发,抓住当前移动互联网服务的5类关键主体,即APP开发运营者、分发平台、SDK(软件开发工具)、终端和接入企业提出措施,这些都是对民声的最好回应。
APP自动续费,规矩立好更要守好!正观快评说得好:在法律法规更进一步的前提下,行业监管部门更要对照通知的相关规定,拿出更严格的监管力度,真抓实管,查处一起、处理一起,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挤压平台违规操作的生存空间。
◎潘愈
工信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部署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通知》中特别提及服务续期及时提醒:采取自动续订、自动续费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征得用户同意,不得默认勾选、强制捆绑开通;在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前5日以短信、消息推送等显著方式提醒用户,服务期间提供便捷的随时退订方式和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取消途径。
被APP自动续费的痛,很多人或许都有过类似经历。一些手机APP不是将自动续费设置成系统默认选项,就是以隐蔽小字、站内信、应用内通知、邮件等十分隐蔽的信息告知,在你不经意间,就静悄悄地把你的钱自动扣除了,有的人被连续自动扣费长达数月,甚至几年,等你发现时,已经造成不小的经济浪费。所以,这次工信部26条新规的出台可谓及时雨,正如网友点赞的,“太及时了”!
之前广受诟病的优酷“1元会员”退费事件便是APP自动续费的典型案例。消费者投诉称,在该视频首页弹出的“首月1元”弹窗广告上,有一行小字说明“首月1元,后11个月12元/月”,直到点开充值详情页面后,才能看到“开通未达12个月,按25元/月缴补差价”的字样。如此小的一行字,却标注着如此关键的信息,稍不留意,便会错过,难怪入坑的人都惊呼“不用个放大镜都看不到”,妥妥“被骗了”的感觉。
APP自动续费,“霸王条款”不可取!华声漫评犀利地直言:商家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隐藏不合理的“霸王条款”是万万不可取的。平台实行自动续费退订补差策略是其自由选择,但退订补差的条款应该放在活动弹窗的醒目位置,而不应该出现在详情页面的角落。
而对于APP自动续费中的那些坑,法治日报进行了清晰地梳理:会员没有单独包月,只能选择连续包月或连续包年等;免费试用会员下的“连环计”;连续包月与单独包月之间价格差距较大; 首月优惠力度较大,次月按原价收费。可以看出,这里面的水太深,套路太多,让人防不胜防。
至于这些平台如此嚣张的原因,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分析的:APP运营者之所以敢在自动续费上玩套路、设置退订障碍,主要是因为违规成本不高,而用户维权却得花不少精力。
此外,新京报评论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类似自动续费的“坑”,不只是牟利的问题,它甚至会“倒逼”平台服务变得更差。当平台发现可以很容易在消费者手中获取订阅费,就会倾向把更多优质内容从免费变成付费。
不只是手机,电视也是重灾区。前不久,中消协发布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就提到:智能电视平台“套娃式”收费引发消费者不满;网络会员服务默认自动续费,一些网络会员服务平台先诱导消费者免费使用,到期后在未向消费者充分告知或有效提醒消费者情况下自动续费。
APP自动续费的套路该停了!光明日报评论指出:用户订阅付费功能是在指尖进行的操作,而APP违规自动续费的问题也应当有更加便捷、简单的处理方式。互联网空间里,需要有一套更细化的执行方案。
其实,国家层面对这些乱象的治理一直在加码。去年5月起施行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5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在服务期间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显著、简便的随时取消或者变更的选项,并不得收取不合理费用。
《电子商务法》也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提及: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选择。
此次工信部26条新规聚焦APP安装卸载、服务体验、个人信息保护、诉求响应等,针对性提出改善用户服务感知措施,并从行业协同规范发展、上下游联防共治的角度出发,抓住当前移动互联网服务的5类关键主体,即APP开发运营者、分发平台、SDK(软件开发工具)、终端和接入企业提出措施,这些都是对民声的最好回应。
APP自动续费,规矩立好更要守好!正观快评说得好:在法律法规更进一步的前提下,行业监管部门更要对照通知的相关规定,拿出更严格的监管力度,真抓实管,查处一起、处理一起,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挤压平台违规操作的生存空间。
◎潘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