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补齐监管短板,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

        应尽快完善网络信息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尽快出台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规等,形成系统性、整体性规范体系。同时,不妨实行短视频“分级制”,有关部门照此进行严格管理,短视频平台也严格照此执行。对短视频制作者来说,就可分类进行制作,可以保证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

  2月2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短视频管理、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等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未成年人上网看视频越来越普遍,更加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思路,加强短视频建设和管理,大力激浊扬清,营造短视频清朗空间,提高未成年人保护水平,在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方面对未成年人发挥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2月27日东方网)

  随着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的发展与普及,短视频用户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在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中也越来越火爆。这也给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带来更大挑战。报告显示,接近半数未成年人通过短视频、视频平台获取社会重大事件信息,但信息鉴别能力有限,平台内容质量会对其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影响。近四成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炫耀个人财富或家庭背景(21.2%),宣扬不劳而获、躺平思想(16.3%)等消极负面的内容,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不可小觑。

  另有报告显示,频繁看视频或短视频的未成年人,与从不或很少看视频或短视频的未成年人相比,其重视财富成功的比例要高出12.31个百分点,重视社会名气的比例高出4.07个百分点,重视形象出众的比例高出16.55个百分点。未成年人模仿性极强,短视频中的一些消极内容,往往会成为未成年人的示范教材,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特别是,短视频内容繁杂,一些低俗有害的内容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基于此,广电总局要求,加强短视频管理,防范未成年人沉迷。

  换言之,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关键是补齐监管短板。首先,应尽快完善网络信息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尽快出台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规等,形成系统性、整体性规范体系。同时,尽早出台短视频制作标准,对炫富、躺平、恶劳等消极负面的内容做出严格限制;不妨实行短视频“分级制”,有关部门照此进行严格管理,短视频平台也严格照此执行;对短视频制作者来说,就可分类进行制作,可以保证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特别是,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带货和当网红主播。此外,短视频平台方应尽到提前审查义务,恪守和践行视频先审后播原则。

  更重要的是,须依法赋予家庭、学校、政府等各方相应责任,其中家长应该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担起子女上网监管责任。要引导孩子健康、有节制地使用各类网络服务平台;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强化明辨是非的能力。未成年人不仅是受众,也可以是参与者、制作者和发布者,家长应该鼓励他们制作并发布一些有意义的短视频,在创作中学习,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也有助于转移注意力。

  ◎张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