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主角

战略重器背后的奋斗精神
《全海深》作者:许晨臧思佳
点击查看原图
        随着主播的声音,摄像镜头从北京演播室,一一转到海试支持船“探索一号”的甲板上、驾驶舱、现场指挥台,以及海水中的“奋斗者”号、载人舱室里的潜航员等等场景,守候在电视机前的人们如醉如痴,心旷神怡。而对于我这个曾是“蛟龙”号科考队的一员、长期关注国家深潜事业的作家来说,则如同跟随着海试团队又去了一次太平洋。
  
  在这里,我们看到许多当年“蛟龙”团队的老朋友:科技部深海重点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海试团队负责人,“探索一号”船领队、现场验收专家组成员刘心成、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胡震、现任702所水下工程研究室主任、海试指挥部临时党委副书记杨申申,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奋斗者”号水声通信设计师杨波、刘烨瑶……
  
  啊,那是谁?一位身穿胸前印着五星红旗的科考服、手拿对讲机的指挥者映入眼帘。他那方正的脸庞上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充满了激情和坚毅。他就是当年“蛟龙”号的主任设计师和首席试航员、现在“奋斗者”号的总设计师、海试现场总指挥叶聪。2014年夏天,我们曾经一起在“蛟龙”号试验性应用科考中“同舟共济”两个月,结下深厚的友情。我第一次进入“蛟龙”号模拟下潜,体验生活,就是叶聪借通电检查安排的。如今看到他已经成长为优秀的领军人物了,由衷地感到高兴和祝福。
  
  正在我遐想思考之时,直播镜头中出现了现场央视记者丛威娜,只见她头戴安全帽,身穿紫红色救生衣,站在“探索一号”甲板上,手持话筒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奋斗者”号此潜次从准备到实施下潜的细节,如同一幅神秘而新颖的画卷,徐徐展开在广大电视观众面前--
  
  在昨天的准备会上,海试团队负责人,“探索一号”船领队刘心成、现场总指挥叶聪及各岗位负责人研究确定:11月10日,由中国船舶702研究所的电气设计师兼主驾驶张伟、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赵洋和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王志强等三人执行下潜任务,并与央视直播团队做好沟通协调。凌晨时分,天还没亮,潜水器维护和水面支持、电视直播等部门便早早开始了行动。今天的主角--潜航员们洗漱完毕,带好个人下潜需要的物品,匆匆赶到潜水器准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