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荷《盐镇》新书首发
想让她们,被听见、被看见

【作家简介】易小荷,资深媒体人,作家,四川省自贡市人。文学公众号平台“七个作家”“骚客文艺”创始人,历史类公众号“搜历史”创始人。著有《亲历NBA》《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等。

2021年,资深媒体人易小荷回到故乡自贡,在家乡的陌生小镇生活了一年。这一年,她采访了近百位居民,精选出12位女性的故事完成新作《盐镇》。《盐镇》甫一问世,便得到了罗新、梁鸿、李海鹏、许知远、伊险峰等诸多媒体人、学者、作家的推荐,并迅速登上当当纪实文学新书榜首位。日前,《盐镇》新书发布会举行,易小荷与历史学家罗新、作家蒋方舟一起,和线上线下的读者朋友们,畅聊乡镇女性的情感、生活与命运。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12位女性的普通史诗
《盐镇》讲述了在四川西南古老盐业小镇,女人们过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生活。早早辍学在小镇叱咤风云的00后幺妹,经济独立却惧怕离婚的女强人,面临家暴威胁却选择复婚的媒婆,历经四嫁开猫儿店的90岁老妪……她们在21世纪仍旧重复着古老时代的人生轮回,在婚姻和贫困的夹缝里,挣扎求生……作者易小荷回到故乡,选择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又在这里选取了12位再普通不过的女性,探寻她们对社会、家庭、婚姻的理解,跟随她们经历人生。作者想知道,在这样一个被遗忘的小镇,那些默默无闻的女人们的人生故事。
谈起回到故乡创作该书,易小荷表示,回到故乡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媒体人的自觉,“在中国只有一个北京、上海、深圳,但却有4万个乡镇,而这里的故事才是我们知之甚少的、更广阔的真实中国。”
于是,在易小荷的文字中,读者认识到四川南部的古老小镇,而这样的小镇没有地方志,也没有成文的大事记,更无任何关乎女性的记载。她们默默无闻,终其一生被人忽略、遗忘。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她们如何存在、如何生活。《盐镇》揭开了这个被遗忘的世界的一角。据悉,在镇上的1年多,作家和数百人聊天生活,请她们吃饭,参加她们的婚宴,看她们做葬礼的道场,尽一切可能成为她们当中的一员,感受她们的感受,并从中整理出12位女性故事,完成新作。罗新评价该书,12个女性的人生,照亮小镇所有的后街,成就一曲不向命运低头的生命颂歌。
书写乡镇女性生活与命运
“从早早辍学在小镇叱咤风云的00后幺妹,到历经四嫁开猫儿店的90老妪,易小荷的写作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女性。10个章节,以年龄串联为降序,以时代更新则是升序。”该书责编推介,女人们凭着求生本能与苦难生活的对抗里,散发出独属于女性的坚韧,也抖落出城乡、阶级、性别、地域、代际的种种落差。
罗新认为,今天的历史和传统的历史已经不一样了。今天的历史是我们自己的历史,不是帝王将相的历史,不是统治者的历史,不是有权力的人的历史,我们要想跟自己有关的事情,“我觉得易小荷写的就是我们的历史,我们这种人的历史,不管我们有没有权势,有没有豪华的生活。而且在我们这种人里还有很多被视而不见的人,无关紧要的人,比如盐镇的12个女人们。所以,当我们把我们的情感、眼光放到这些人身上的时候,我们的历史真正的可能了。在这个意义上,易小荷和司马迁一样做了很伟大的事情。”
《盐镇》前言里,易小荷写道:“贫困始终是古镇女性必须时刻抗争的敌人,而伴随贫困的是见识的狭窄和环境的逼仄,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次生灾害——来自家庭男性成员的欺压和剥削。婚姻和贫困成为套在女性脖子上的双重绞索。”许多读者在读完《盐镇》后,感慨书中女性的生活之苦,但易小荷却转笔写道:“吃苦是仙市人生活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跌宕起伏的生活反而真实。”
因为咸苦的人生已成了她们的日常,就像选择晴天走路,落雨打伞。书里,经历了时代风云变换的90岁老妪对于自己的人生只是摆摆手说,“都记不清了,没啥子。”这些“记不清”或“没啥子”的命运之苦在易小荷深度的共情里被挖掘和记录下来,如同藏在时光岁月的褶皱里的“盐”。
爱和怜悯不会被取代
女性的故事从来都不仅仅只是女性本身的故事。新旧交替与城乡变换的现代化过程剧烈地反映在这些女性的生活和命运上。这些故事里夹杂着财富、梦想、机会,也有着走失、欺诈、自我与亲情的沦丧。比如,在《白鹭飞走了》这章,主人公黄茜讲述自己第一次离开小镇去到重庆上学的经历,“晕得天旋地转的时候,车子进入隧道,噪音陡然隐匿,光线昏暗,洞穴一茬接一茬,就像俯着身子干活久了起猛的瞬间,引发不辨方向的眩晕。”“这种‘眩晕’ 体现在书中每个从小镇跨入大城市的女性身上,就像这章的标题‘白鹭飞走了’ 所写的一样——故乡已经远离,城市却无法落脚。”责编表示。
易小荷认为:“看一个地方的女人,就能打开一个切口,了解到那里真正的内核。”易小荷不吝啬于对她们的书写,在这里的每一个婚姻和家庭的故事里,你都能看到最地道的底层中国。
女性视角的书写呈现出不一样的小镇生活的图景。正如作家梁鸿所说,小镇中的每一个女人都携带着各自独特的生命气息从质朴无华的小镇走出来,既呈现了作为个体的血肉气质,也汇入了时代精神的沉渊。
发布会上,有读者疑惑:“我们阅读这样的书的意义感是什么?除了了解他人的苦难,还有什么其他的意义吗?”面对读者疑问,易小荷则用自己写作的初衷勉励读者:“这不是一本女性向男性挑战的书,而是只要对人类怀有善意,怀有同理心,或者关心他人命运的人就会看的书。最近一直在讨论人工智慧会不会取代作家,但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爱和怜悯是不会被取代的。”
发布会最后,蒋方舟总结道:“一个作家最简单的使命,首先是要找到什么是你的‘人民’。你的‘人民’不是你追随的网红,不是你向往的权力,不是你每天在一起的酒肉朋友,你的‘人民’ 是一种能够跟你共享生命体验、生命痛感的人。作家的任务就是找到他们,然后去记录他们,和他们一起发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12位女性的普通史诗
《盐镇》讲述了在四川西南古老盐业小镇,女人们过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生活。早早辍学在小镇叱咤风云的00后幺妹,经济独立却惧怕离婚的女强人,面临家暴威胁却选择复婚的媒婆,历经四嫁开猫儿店的90岁老妪……她们在21世纪仍旧重复着古老时代的人生轮回,在婚姻和贫困的夹缝里,挣扎求生……作者易小荷回到故乡,选择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又在这里选取了12位再普通不过的女性,探寻她们对社会、家庭、婚姻的理解,跟随她们经历人生。作者想知道,在这样一个被遗忘的小镇,那些默默无闻的女人们的人生故事。
谈起回到故乡创作该书,易小荷表示,回到故乡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媒体人的自觉,“在中国只有一个北京、上海、深圳,但却有4万个乡镇,而这里的故事才是我们知之甚少的、更广阔的真实中国。”
于是,在易小荷的文字中,读者认识到四川南部的古老小镇,而这样的小镇没有地方志,也没有成文的大事记,更无任何关乎女性的记载。她们默默无闻,终其一生被人忽略、遗忘。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她们如何存在、如何生活。《盐镇》揭开了这个被遗忘的世界的一角。据悉,在镇上的1年多,作家和数百人聊天生活,请她们吃饭,参加她们的婚宴,看她们做葬礼的道场,尽一切可能成为她们当中的一员,感受她们的感受,并从中整理出12位女性故事,完成新作。罗新评价该书,12个女性的人生,照亮小镇所有的后街,成就一曲不向命运低头的生命颂歌。
书写乡镇女性生活与命运
“从早早辍学在小镇叱咤风云的00后幺妹,到历经四嫁开猫儿店的90老妪,易小荷的写作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女性。10个章节,以年龄串联为降序,以时代更新则是升序。”该书责编推介,女人们凭着求生本能与苦难生活的对抗里,散发出独属于女性的坚韧,也抖落出城乡、阶级、性别、地域、代际的种种落差。
罗新认为,今天的历史和传统的历史已经不一样了。今天的历史是我们自己的历史,不是帝王将相的历史,不是统治者的历史,不是有权力的人的历史,我们要想跟自己有关的事情,“我觉得易小荷写的就是我们的历史,我们这种人的历史,不管我们有没有权势,有没有豪华的生活。而且在我们这种人里还有很多被视而不见的人,无关紧要的人,比如盐镇的12个女人们。所以,当我们把我们的情感、眼光放到这些人身上的时候,我们的历史真正的可能了。在这个意义上,易小荷和司马迁一样做了很伟大的事情。”
《盐镇》前言里,易小荷写道:“贫困始终是古镇女性必须时刻抗争的敌人,而伴随贫困的是见识的狭窄和环境的逼仄,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次生灾害——来自家庭男性成员的欺压和剥削。婚姻和贫困成为套在女性脖子上的双重绞索。”许多读者在读完《盐镇》后,感慨书中女性的生活之苦,但易小荷却转笔写道:“吃苦是仙市人生活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跌宕起伏的生活反而真实。”
因为咸苦的人生已成了她们的日常,就像选择晴天走路,落雨打伞。书里,经历了时代风云变换的90岁老妪对于自己的人生只是摆摆手说,“都记不清了,没啥子。”这些“记不清”或“没啥子”的命运之苦在易小荷深度的共情里被挖掘和记录下来,如同藏在时光岁月的褶皱里的“盐”。
爱和怜悯不会被取代
女性的故事从来都不仅仅只是女性本身的故事。新旧交替与城乡变换的现代化过程剧烈地反映在这些女性的生活和命运上。这些故事里夹杂着财富、梦想、机会,也有着走失、欺诈、自我与亲情的沦丧。比如,在《白鹭飞走了》这章,主人公黄茜讲述自己第一次离开小镇去到重庆上学的经历,“晕得天旋地转的时候,车子进入隧道,噪音陡然隐匿,光线昏暗,洞穴一茬接一茬,就像俯着身子干活久了起猛的瞬间,引发不辨方向的眩晕。”“这种‘眩晕’ 体现在书中每个从小镇跨入大城市的女性身上,就像这章的标题‘白鹭飞走了’ 所写的一样——故乡已经远离,城市却无法落脚。”责编表示。
易小荷认为:“看一个地方的女人,就能打开一个切口,了解到那里真正的内核。”易小荷不吝啬于对她们的书写,在这里的每一个婚姻和家庭的故事里,你都能看到最地道的底层中国。
女性视角的书写呈现出不一样的小镇生活的图景。正如作家梁鸿所说,小镇中的每一个女人都携带着各自独特的生命气息从质朴无华的小镇走出来,既呈现了作为个体的血肉气质,也汇入了时代精神的沉渊。
发布会上,有读者疑惑:“我们阅读这样的书的意义感是什么?除了了解他人的苦难,还有什么其他的意义吗?”面对读者疑问,易小荷则用自己写作的初衷勉励读者:“这不是一本女性向男性挑战的书,而是只要对人类怀有善意,怀有同理心,或者关心他人命运的人就会看的书。最近一直在讨论人工智慧会不会取代作家,但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爱和怜悯是不会被取代的。”
发布会最后,蒋方舟总结道:“一个作家最简单的使命,首先是要找到什么是你的‘人民’。你的‘人民’不是你追随的网红,不是你向往的权力,不是你每天在一起的酒肉朋友,你的‘人民’ 是一种能够跟你共享生命体验、生命痛感的人。作家的任务就是找到他们,然后去记录他们,和他们一起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