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年开局“起手势”打出项目建设“组合拳”
济南历城铸就高质量发展“硬核”力量

具有历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时间的刻度,标注出历城发展的高度。
2022年,济南市历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1亿元,城区中居第2位;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亿元,总量排名全市第3,全省第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4亿元,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1。
诸多大项目、好项目的爆发式增长,创造出了一个经济发展逆风上扬的“历城现象”。
2023年,“项目”同样是历城名副其实的核心关键词——
2月18日,全市重点项目观摩团走进历城区,智能化物流、“数字经济”等“新赛道”项目一一接受沙场点兵、阅卷评比。历城区为何成为备受重大“项目”青睐的热土?答案,包含在历城区聚焦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以“项目落地、产业培育、招商引资”为三大主攻方向,全方位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实践中。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历城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2023年“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全面构建“4433”工作推进体系,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充分释放项目所蕴含的“硬核”力量,为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注入生生不息的动能。
◎文/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通讯员 王金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春天的历城大地,呈现出一派大干快上、热火朝天、蒸蒸日上的生动场景,一个个重点项目,正以春笋拔节向上的力量,在这片热土上生根长大、绽放芳华——
济南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五大园区”之一的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经过不到一年的建设,现已基本建设完成,目前正进行室内外装饰装修及市政景观施工,2月底将正式开园。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9亿元,分为北区、中区、南区三期建设。其中,北区重点打造中关村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用于开展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创新;中区定位齐鲁智芯轻量化生产制造中心;南区定位集成电路产业综合生产基地。
作为物联网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传感器相当于我们的眼鼻耳舌,是所有智能化的起步入口和数据来源。实现万物互联,传感器是关键。历城区以智能传感器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突破口,加快打造“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助力全市数字经济产业达到万亿级规模。
位于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济南陆港大厦智能化物流产业园依托“空、铁、公、水”四港集聚优势,围绕多式联运、大宗商品交易等业务方向,打造以高端商务、物流贸易为核心功能的智慧载体,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助力济南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目前,国际贸易综合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山港陆海国际物流等80家企业已落户。以海铁联运班列为基础,签约马士基、地中海、长荣等6家全球知名船运公司,预计2023年园区全面运营后,可引入超百家贸易物流企业,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实现年贸易额200亿元以上。
济南加州通达国际冷链物流中心以智慧冷链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建设智能化生产线;项目二期占地约140亩,已启动开工建设。项目竣工后将依托多式联运,发展公铁联运“公路+冷链班列”、冷链卡车航班等新模式,打造完善物流体系;依托终端超市型冷链配送中心,搭建供应链平台,建立电商平台帮助传统冻品批发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开展线上“直播带货”促进消费市场复苏;进一步优化中转仓流程,建成集国际冷链集散中心、百万吨级冷库、综合联运中心、仓储物流、深加工等业态的全产业链项目。
一个个项目的蓬勃建设,一个个园区的拔地而起,无一不在彰显着历城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2023年,历城区共安排重点产业项目279个,总投资5673亿元,年计划投资1251亿元,项目个数、投资总量均为近年来最高。其中,17个省级重点项目和71个市级重点项目的投资量均位列全市第1。
如今的历城,数字经济突破成势,生物医药集聚升级,贸易物流提质增效,新兴服务业持续壮大,以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产业、数字经济“四大主导产业”为引领,一个具有历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集群”正在这片热土上加速崛起。
先“走出去”再“请进来”
众多“大块头”项目的落地,充实了历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强硬底气,这背后,是历城全区上下广觅良机,尽可能地“走出去”,最大限度“请进来”,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多点突破、全面开花的不懈努力。
1月30日,春节刚过,历城区委书记张军即带队奔赴北京、天津开展招商工作。聚焦“招大引强”,围绕央企国企和四大主导产业,精准深入对接一批优质项目。实功实效落实“招大引强”,对接实质项目、寻求实际合作、取得实质进展,实质推进项目的同时,与相关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合作发展蓝图。
2月3日下午,历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续明带队赴长沙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他们聚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两个重点产业,实地考察拜访在谈重点项目,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项目合作取得实质进展。
“一把手”带头、全员上阵,历城区带着满满诚意与决心,牢固树立“招商引资”首位意识,紧盯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专精特新、引爆型、外资型等招引重点,充分发挥超算创新圈、国际陆港、临港开发区等载体优势,大力招引行业龙头和高成长型、高技术型企业。创新制定招商引资“揭榜挂帅”激励机制,针对ABC类不同企业制定差别化政策,对成功促成项目企业落地的,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充分调动各界人士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有效汇聚发展合力。
以服务换得企业“双向奔赴”
只有双向奔赴,才是彼此的星辰大海。
历城区把企业“诚心引进来”“精心扶起来”。近三年来,疫情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现实压力,让企业敢干,就要落实好惠企纾困政策,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主观能动性,促进企业迸发生机活力。
企业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灵魂。历城区专门搭建了“亲商沙龙”政企交流平台,经常性与企业家面对面沟通交流,真正把企业家当成“家里人”。涉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充分征求企业家意见;重大政策的实施情况,认真听取企业家评价;企业遇到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等实际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到位,切实营造关心企业发展、关爱企业家成长、尊重企业家价值的良好氛围。
营商环境是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地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历城围绕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树牢服务意识,深化“异地通办”“独任审批”“一链办理”改革,推行100项高频事项“极简”审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9%以上,真正做到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对于项目落地推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体需求,历城区始终坚持“保姆式”服务,会同企业探讨研究解题方法,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构筑优质产业生态,持续引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以真心换真心,历城区以“保姆式”的贴心服务,换得了众多企业的“双向奔赴”,去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2.7万家,市场主体总量达22万家,增量、总量均居全市第一。
2022年,济南市历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1亿元,城区中居第2位;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亿元,总量排名全市第3,全省第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4亿元,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1。
诸多大项目、好项目的爆发式增长,创造出了一个经济发展逆风上扬的“历城现象”。
2023年,“项目”同样是历城名副其实的核心关键词——
2月18日,全市重点项目观摩团走进历城区,智能化物流、“数字经济”等“新赛道”项目一一接受沙场点兵、阅卷评比。历城区为何成为备受重大“项目”青睐的热土?答案,包含在历城区聚焦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以“项目落地、产业培育、招商引资”为三大主攻方向,全方位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实践中。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历城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2023年“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全面构建“4433”工作推进体系,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充分释放项目所蕴含的“硬核”力量,为省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注入生生不息的动能。
◎文/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通讯员 王金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春天的历城大地,呈现出一派大干快上、热火朝天、蒸蒸日上的生动场景,一个个重点项目,正以春笋拔节向上的力量,在这片热土上生根长大、绽放芳华——
济南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五大园区”之一的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经过不到一年的建设,现已基本建设完成,目前正进行室内外装饰装修及市政景观施工,2月底将正式开园。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9亿元,分为北区、中区、南区三期建设。其中,北区重点打造中关村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用于开展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创新;中区定位齐鲁智芯轻量化生产制造中心;南区定位集成电路产业综合生产基地。
作为物联网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传感器相当于我们的眼鼻耳舌,是所有智能化的起步入口和数据来源。实现万物互联,传感器是关键。历城区以智能传感器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突破口,加快打造“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助力全市数字经济产业达到万亿级规模。
位于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济南陆港大厦智能化物流产业园依托“空、铁、公、水”四港集聚优势,围绕多式联运、大宗商品交易等业务方向,打造以高端商务、物流贸易为核心功能的智慧载体,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助力济南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目前,国际贸易综合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山港陆海国际物流等80家企业已落户。以海铁联运班列为基础,签约马士基、地中海、长荣等6家全球知名船运公司,预计2023年园区全面运营后,可引入超百家贸易物流企业,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实现年贸易额200亿元以上。
济南加州通达国际冷链物流中心以智慧冷链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建设智能化生产线;项目二期占地约140亩,已启动开工建设。项目竣工后将依托多式联运,发展公铁联运“公路+冷链班列”、冷链卡车航班等新模式,打造完善物流体系;依托终端超市型冷链配送中心,搭建供应链平台,建立电商平台帮助传统冻品批发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开展线上“直播带货”促进消费市场复苏;进一步优化中转仓流程,建成集国际冷链集散中心、百万吨级冷库、综合联运中心、仓储物流、深加工等业态的全产业链项目。
一个个项目的蓬勃建设,一个个园区的拔地而起,无一不在彰显着历城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2023年,历城区共安排重点产业项目279个,总投资5673亿元,年计划投资1251亿元,项目个数、投资总量均为近年来最高。其中,17个省级重点项目和71个市级重点项目的投资量均位列全市第1。
如今的历城,数字经济突破成势,生物医药集聚升级,贸易物流提质增效,新兴服务业持续壮大,以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产业、数字经济“四大主导产业”为引领,一个具有历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集群”正在这片热土上加速崛起。
先“走出去”再“请进来”
众多“大块头”项目的落地,充实了历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强硬底气,这背后,是历城全区上下广觅良机,尽可能地“走出去”,最大限度“请进来”,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多点突破、全面开花的不懈努力。
1月30日,春节刚过,历城区委书记张军即带队奔赴北京、天津开展招商工作。聚焦“招大引强”,围绕央企国企和四大主导产业,精准深入对接一批优质项目。实功实效落实“招大引强”,对接实质项目、寻求实际合作、取得实质进展,实质推进项目的同时,与相关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合作发展蓝图。
2月3日下午,历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续明带队赴长沙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他们聚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两个重点产业,实地考察拜访在谈重点项目,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项目合作取得实质进展。
“一把手”带头、全员上阵,历城区带着满满诚意与决心,牢固树立“招商引资”首位意识,紧盯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专精特新、引爆型、外资型等招引重点,充分发挥超算创新圈、国际陆港、临港开发区等载体优势,大力招引行业龙头和高成长型、高技术型企业。创新制定招商引资“揭榜挂帅”激励机制,针对ABC类不同企业制定差别化政策,对成功促成项目企业落地的,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充分调动各界人士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有效汇聚发展合力。
以服务换得企业“双向奔赴”
只有双向奔赴,才是彼此的星辰大海。
历城区把企业“诚心引进来”“精心扶起来”。近三年来,疫情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现实压力,让企业敢干,就要落实好惠企纾困政策,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主观能动性,促进企业迸发生机活力。
企业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灵魂。历城区专门搭建了“亲商沙龙”政企交流平台,经常性与企业家面对面沟通交流,真正把企业家当成“家里人”。涉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充分征求企业家意见;重大政策的实施情况,认真听取企业家评价;企业遇到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等实际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到位,切实营造关心企业发展、关爱企业家成长、尊重企业家价值的良好氛围。
营商环境是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地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历城围绕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树牢服务意识,深化“异地通办”“独任审批”“一链办理”改革,推行100项高频事项“极简”审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9%以上,真正做到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对于项目落地推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体需求,历城区始终坚持“保姆式”服务,会同企业探讨研究解题方法,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构筑优质产业生态,持续引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以真心换真心,历城区以“保姆式”的贴心服务,换得了众多企业的“双向奔赴”,去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2.7万家,市场主体总量达22万家,增量、总量均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