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山区西营街道
垃圾分类新风尚“变废为宝”助振兴
商报济南消息 如何处理农村垃圾分类中的有机废弃物?济南市南部山区西营街道积极探索实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新途径。近日,在西营街道环境卫生管理中心院内,南部山区首个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正式投入试运行。
西营街道于2022年3月投资120余万元设计建设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总占地面积1070㎡。据了解,有机废弃物日处理量可达5吨,每吨有机废弃物经过设备处理后,可转化为1吨至2吨有机肥料,出肥时长平均7至10天左右。
“在垃圾分类过程中,有机废弃物的终端处理是一个长久的难解之题,这两种垃圾‘先分后混’的情况比较常见。”西营街道环境卫生管理中心主任韩书龙介绍,“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就是对周边居民、农贸市场和农业生产产生的厨余垃圾、餐余垃圾、农田废弃物、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进行终端处理,实现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置,是真正的‘变废为宝’。”
相比焚烧发电、卫生填埋等垃圾处理模式,有机废弃物设备的处理模式更环保、更节能,发酵过程中无需人工倒运及监测,人员数量和成本可以节约50%,而且还有处理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废弃物零排放等特点,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发酵出来的有机肥料会提供给困难群众免费使用,栽种花卉、种植有机蔬菜等日常农业生产,后期等处理技术更加成熟,产量更加稳定后,村民们都可以享受到垃圾分类工作带来的红利,形成良性循环。垃圾分类带来的不仅是乡村面貌的改变,还为经济增长、文化进步和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动力和支撑。”韩书龙说。
垃圾分类处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没有旁观者,也没有局外人。西营街道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的建立,进一步推进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工作,也将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窗口,加快西营街道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程。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西营街道于2022年3月投资120余万元设计建设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总占地面积1070㎡。据了解,有机废弃物日处理量可达5吨,每吨有机废弃物经过设备处理后,可转化为1吨至2吨有机肥料,出肥时长平均7至10天左右。
“在垃圾分类过程中,有机废弃物的终端处理是一个长久的难解之题,这两种垃圾‘先分后混’的情况比较常见。”西营街道环境卫生管理中心主任韩书龙介绍,“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就是对周边居民、农贸市场和农业生产产生的厨余垃圾、餐余垃圾、农田废弃物、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进行终端处理,实现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置,是真正的‘变废为宝’。”
相比焚烧发电、卫生填埋等垃圾处理模式,有机废弃物设备的处理模式更环保、更节能,发酵过程中无需人工倒运及监测,人员数量和成本可以节约50%,而且还有处理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废弃物零排放等特点,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发酵出来的有机肥料会提供给困难群众免费使用,栽种花卉、种植有机蔬菜等日常农业生产,后期等处理技术更加成熟,产量更加稳定后,村民们都可以享受到垃圾分类工作带来的红利,形成良性循环。垃圾分类带来的不仅是乡村面貌的改变,还为经济增长、文化进步和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动力和支撑。”韩书龙说。
垃圾分类处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没有旁观者,也没有局外人。西营街道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的建立,进一步推进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工作,也将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窗口,加快西营街道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程。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