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除夕坚持出摊的年画摊主:

这几年手写春联越卖越好

殷秀友的妻子在摊位前忙碌
点击查看原图
        商报消息 1月21日,除夕。家住诸城市百尺河镇后盆渠村的殷秀友又起了个大早,“今天不只是忙年,忙着贴春联、收拾卫生,还得继续忙活春联的营生呢。”殷秀友说。

  清晨七点,殷秀友家中铺在地上的油纸上放满了各式的窗花、福字,成排的门板上则张贴了各样的手写、烫金春联。按照往年的经验,大年三十这天,仍会有不少张罗着补买春联、窗花、年画的人,夫妻二人就干脆将摊位摆在了家里。

  “远的近的都有,我卖了这么多年春联,一打听都知道我,也有推荐着来我这儿买春联的。”殷秀友告诉记者,不到9点,已经前前后后有近五十人来家里采买年画、春联,“除了附近乡镇的,城里来的也不少,开车半个多小时专程过来买我手写的春联。”

  妻子说,在自家展出的春联里,绝大部分都是由殷秀友亲手写制,“寻常赶集的时候,就有不少人专程来找他。这几年来,我们摊上卖得最好的春联,并不是厂里印刷的那种烫金春联,而是他红纸黑字手写的那些春联,一副均价在十块钱左右,要比厂里印制的卖得便宜。”

  临近十点,忙碌过一拨客量小高峰的殷秀友和妻子才算稍稍松了口气。

  “再等等,差不多就可以贴家里的春联了,但这也不好说。”殷秀友说,往年家里都是忙里插空贴福字、春联,“一般就是,这边刚站上梯子贴大门的春联,那边门口就进来人要挑选春联了,索性他们边挑选、我边贴,但有时候,有人要写指定内容的春联,我就得停停手边的活儿,先给他们写。不过今年儿子、儿媳回来过年了,我们有帮手了,可以早些贴春联了。”

  近几年来,手写春联的传统方式面临着被机器印刷所取代的现实问题,不少大城市里的年货市场上,也鲜见手写的传统春联。烫金、印金制式的新式春联则独占市场。但殷秀友却并不为此焦虑。

  “起码在我眼里,这几年手写的春联是越卖越好的,好多人从市里专程来赶乡镇大集,就为了买到手写春联。相较于那些千篇一律的精美印刷体,带有墨香的传统春联也在被大家重拾。”采访中,殷秀友在提到线上直播时表示,“除了好玩,我直播还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手写春联的传统方式,这也算是一种文化印记吧。”

  新春来临,殷秀友怀着更多的新期待。眼下他无偿教授习字的几个小学生,进步飞速,让他欣慰。新的一年,他希望忙碌之余,能有更多的时间写写字,来年的春联也能继续大卖,“再有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毕竟平安、健康便是福。”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郑晓彤 发自潍坊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