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省政协委员、省淡水渔业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启建议:

建立国家级远洋渔业工程研究中心

省政协委员、省淡水渔业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启
点击查看原图
        商报济南消息 “远洋渔业是直接关系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产业,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海洋强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政协委员、省淡水渔业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启,向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建议,完善对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现代化技术支撑,大力推进我省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李秀启表示,远洋渔业是指在公海以及他国专属经济区内开展的渔业活动。远洋渔业不单是企业行为,更是体现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活动,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我国走向深海,拓展国际渔业空间,获取更多海洋资源,得到更多海洋权益。
  
  我省在全国远洋渔业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当之无愧的远洋大省。建设有中国北方唯一的荣成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北方最大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海外渔业基地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建设了10处远洋渔业产品精深加工与冷链物流基地,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鱿鱼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国内重要的金枪鱼加工基地。全省低温储存能力超过910万吨,冷库规模居全国首位,济南、青岛入选国家首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但目前,我省远洋渔业实施国家战略、参与国际合作、履行国际义务的能力仍然不足,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还不完善。为此,李秀启建议加强对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统筹规划布局,应把远洋渔业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来对待,而不是仅仅看作远洋渔业捕捞活动。建议召开全省远洋渔业工作会议,研究落实《山东省远洋渔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关于促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的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山东省远洋渔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参与各项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增强我省远洋渔业在国际组织的话语权,争取更多的公海渔业资源配额,降低远洋渔业企业的入渔成本。
  
  同时,我省还需完善对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鼓励配备现代化装备的远洋大型渔船,提高远洋渔业装备的比重。充分利用好燃油补贴这个杠杆,完善对海洋渔业企业的金融支持,鼓励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渔业企业规模。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降低高端海洋渔业装备研发、生产的经济风险。根据远洋渔业战略规划,在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新的相关措施,落实配套支持资金。继续给予优惠贷款和适当资本金补贴,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购置先进国产船舶装备,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远洋渔业基地,打造以远洋渔业为基础的国际性冷链物流产业链。支持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有选择地进行战略投资和境外合作,通过租赁码头、合资建设港口、购买入渔资格等方式,大力发展海外综合性保障补给基地,提升我省在全球远洋渔业市场的捕捞竞争能力。尽快实施南极磷虾渔业,支持开展南极磷虾船用关键设备研发和产业化。
  
  此外,还需提升对远洋渔业现代化的技术支撑。李秀启建议,重点扶持造船业、机械制造业、电子和通讯设备制造业、热能机械和加工机械等部门和企业,建造大型远洋渔业科学调查船,改变我国远洋渔船装备和信息技术落后、科研探捕能力较弱、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滞后的局面。依靠我省海洋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级远洋渔业工程研究中心,承担国际渔业资源、远洋渔业技术与装备、国际渔业管理、船舶工程技术等学科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将远洋渔业资源和渔场调查列入经常性基础调查工作,增加远洋渔业资源探捕经费,持续开展公海和我省重点入渔国海域渔业资源的探捕,建设相应的数据资料和渔场信息库,把握资源变动和渔场形成规律,提高后备渔场开发能力。将生态友好型的渔具渔法研究列入社会公益性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研究改进捕捞技术和生产方式,提高捕捞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