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东营:创新实干 事争一流

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2022年12月27日上午,东营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封富璘 摄
点击查看原图
        2022年,东营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四个高”和“两个高于”,创新实干、事争一流,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马宏观 李波 通讯员 李新奇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

  奋力交出优异答卷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营视察,赋予东营重大使命。东营全市上下扛牢生态保护之责,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进入正式报批设立阶段,修复湿地1.5万亩,生态补水1.9亿立方米,6161公顷互花米草深度治理进展顺利,海洋生态加快修复。扛牢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之责,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5.5万亩、大豆单作16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创建顺利,黄河三角洲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正式运行,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启动实施。扛牢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之责,胜利油田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启动建设,胜利油田原油库、中海油原油储备基地等项目建成投用;渤中海上风电A场址项目发出全国平价海上风电第一度“绿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新增并网150万千瓦。扛牢安居富民之责,黄河南展区龙居社区三期搬迁入住,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164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70个,建成完整社区20个,规范提升农村示范社区23个,建成山东幸福家园社区学院,杨庙社区入选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13552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

  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经济运行克难稳进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1153个、专项债项目130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10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全力打好政策“组合拳”,全面落实上级政策清单,出台两批市级“政策包”124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30条、支持企业上市挂牌10条等系列政策,全年累计退税、减税、缓税、降费88.1亿元。全力扩大消费需求,累计发放消费券6600余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左右。全力改善金融生态,重点风险企业加快出清,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630亿元、300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较低水平。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发力主攻链条经济,优选7个重点产业18条产业链,绘制产业图谱,精准补链延链强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加快突破新兴产业,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先进碳材料产业集群新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三大风电产业园之一,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利津数据产业园吸引项目加快聚集,新建5G基站2019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30%。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达到32家,国瓷公司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96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入选首批“好品山东”品牌7个。出台“人才新政40条”,举办黄河三角洲人才工作推介会、人才周等系列活动,新引进高层次人才330人、大学生2.65万人。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深化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推出200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创新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共享规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顺利完成。在全国率先探索解决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油气矿业权重叠问题,在全省率先完成海岸建筑退缩线划定。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和品牌海外推广活动,扩大轮胎、石油装备等重点产品出口和原油进口,预计外贸进出口2600亿元,增长26%。成功举办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搭建起对外开放新平台。

  城乡建设全面提速

  区域发展融合共进

  持续改善城市环境,出台东营市湿地保护规划和中心城湿地保护规划,加快推进“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新建公园游园11处、绿道35公里;切实加强城市治理,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智慧城管实现“一网通管”。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农村公路230公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6%,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2个片区创建为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突破重点项目,津潍高铁东营黄河公铁大桥开工建设,东青高速改扩建工程全线开工,东营港10万吨级进港航道、4个10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和广利港2个1万吨级风电设备泊位加快建设,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核准变更顺利获批、单点设施采购完成国际招标,小清河复航工程在全省率先达到通航条件。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

  15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任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补助、9类困难群众救助等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工伤保险待遇实现“十八连增”,社会保障水平保持全省前列。“惠东保”参保50.9万人,获批全国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急难救助帮扶体系,设立“救急难”专项基金。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增加学位1.9万个;新建改扩建学校食堂21所,增加餐位2.3万个。东营市人民医院与山东省立医院启动第三轮合作共建,东营市中医院与省中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与齐鲁医院开展首轮合作共建,东营市传染病医院、东营市精神卫生中心建成投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东营市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开工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一件事”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推出大型纪录片《大河之洲》等精品力作,广播剧《守望黄河口》获全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非遗在社区”全国试点通过评估。广播电视、档案史志、人民防空、工青妇、残疾人、红十字、慈善、文物、仲裁等事业实现新进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驻外联络、机关事务、对口支援、统计、对台、口岸、打私等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央、省驻东营单位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