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带药箱旅游 有人赶工加班
“阳康”后的生活,慢慢回归正轨

公园里的人逐渐多起来了

随着“阳康”们逐渐康复,市民的生活又慢慢回到正轨。有人选择带着药箱,外出旅行。然而,有人也因感染新冠,改变了生活轨迹。大学生陈铭考研临近时开始发烧,发挥失常的他现在面临找工作还是继续备考的选择题。挺过疫情,每个人都在新年里继续生活。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张淑婷
>>>
返岗后加班到晚上十点
“阳康”返岗后的第一天,徐盛(化名)加班到了晚上十点。
作为一名安全工程师,徐盛此前一直住在施工项目的工地上。他负责监督工人施工生产,调配安全物资,设计安全生产流程等,每天过着早八晚五的生活。“我们办公室一共6个人,原本打算轮流工作,但2022年12月以来,大家先后感染,工作都搁置了。”徐盛说,“工地上的许多工人也被感染了,项目建设临近停工状态。”
“被感染刚有症状时,我浑身乏力,还出现了头疼和间接性耳鸣等症状,但因为没有发烧,所以一直坚持工作。”徐盛告诉记者,“我们请假会扣工资,而我每个月要还五千多块钱的贷款,所以只能扛着。”
生病后,徐盛并没有回家,继续住在工地上,“主要是家离得太远了,生病了也不好回去。”徐盛说,“虽然我请假了,但仍旧有许多工人给我打电话,有的时候领导也会通过电话、微信询问我目前的施工进度等,感觉一直在工作。”
返岗后,徐盛开始处理各种堆积的资料和文件。“到了年底,许多账目都要清算,不仅要总结2022年的工作内容,还要制定2023年的工作计划。”徐盛说,“现在项目已经出现了延期的征兆,我时不时还要去工地监督,有时候恨不得再多几个分身。”连续好几天,徐盛都加班到了晚上十点以后,“有点累,但还能撑住,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他说。
工作还是继续备考
“今年研究生考试,我感觉考砸了。”陈铭今年21岁,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为考研准备了一年,却没想到考试前感染了。
2022年12月以前,陈铭一直保持着宿舍——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状态。12月后,受疫情影响,学校提前放了寒假,陈铭不得不离校,在学校附近租房备考。他说:“本来我信心满满,复习一直按部就班,感觉正常发挥就能上岸,但没想到突然被感染把节奏打乱了。”
陈铭告诉记者,考试前一周,他制定了详细的冲刺计划,但却被感染了。“发烧导致我无法学习,晚上又焦虑的睡不着,学习节奏全打乱了。”陈铭告诉记者,考试时,他一直头疼,无法集中精力,看着别人奋笔疾书,自己只能干着急。几场考试下来,陈铭嘴角长了一个水泡。
“考试肯定是没戏了,现在我打算参加2023年的春招,找一份工作。”陈铭谈到未来,眼中露出一丝迷茫,“最近,我一直在看各种公司的招聘信息,都觉得不太合适,有的薪资太低,有的在省外,感觉都不称心。”陈铭说,“希望等疫情过去后,我能到济南的人才市场看看,争取在毕业前找到工作。目前我只能先完成手上的毕业论文,如果还是找不到工作,我打算明年继续备考。”
带着药箱旅游
“我一直没‘阳’,前段时间还去了上海迪士尼。”王雅(化名)告诉记者,辞职后,她一直打算出去旅游,但因为疫情,计划推迟到了月底。
王雅告诉记者,去年12月以来,她身边的人先后“阳”了,为了避免感染,她一直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我惦记着旅游的事,也一直在做各种计划,直到12月14日晚,才买了第二天早上八点从济南去上海的票。”王雅说,“临行前我也想过可能被感染,但我觉得发两天烧也不碍事。”
第二天早上八点,王雅拖着行李箱坐上了去上海的火车,她带了许多衣服,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小药箱。“有抗原检测试剂盒、布洛芬、连花清瘟、体温计、退热贴。”王雅说,“虽然不怕被感染,但还是应该做好准备。”
“高铁上乘客不多,所有人都戴着口罩,我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不敢跟别人离太近。”王雅说,大约4个小时后,她才下车,入住酒店前,她还去当地的药店买了酒精喷雾。“做好消杀才敢住。”王雅说,“住酒店的人很少,停车场也没有几辆车。”
“我去了迪士尼乐园,里面基本所有项目都在营业,游客也有不少,光过山车一项我就排了半小时队。”王雅告诉记者,“目前我打算继续在家休息,等过完春节再找新工作。”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张淑婷
>>>
返岗后加班到晚上十点
“阳康”返岗后的第一天,徐盛(化名)加班到了晚上十点。
作为一名安全工程师,徐盛此前一直住在施工项目的工地上。他负责监督工人施工生产,调配安全物资,设计安全生产流程等,每天过着早八晚五的生活。“我们办公室一共6个人,原本打算轮流工作,但2022年12月以来,大家先后感染,工作都搁置了。”徐盛说,“工地上的许多工人也被感染了,项目建设临近停工状态。”
“被感染刚有症状时,我浑身乏力,还出现了头疼和间接性耳鸣等症状,但因为没有发烧,所以一直坚持工作。”徐盛告诉记者,“我们请假会扣工资,而我每个月要还五千多块钱的贷款,所以只能扛着。”
生病后,徐盛并没有回家,继续住在工地上,“主要是家离得太远了,生病了也不好回去。”徐盛说,“虽然我请假了,但仍旧有许多工人给我打电话,有的时候领导也会通过电话、微信询问我目前的施工进度等,感觉一直在工作。”
返岗后,徐盛开始处理各种堆积的资料和文件。“到了年底,许多账目都要清算,不仅要总结2022年的工作内容,还要制定2023年的工作计划。”徐盛说,“现在项目已经出现了延期的征兆,我时不时还要去工地监督,有时候恨不得再多几个分身。”连续好几天,徐盛都加班到了晚上十点以后,“有点累,但还能撑住,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他说。
工作还是继续备考
“今年研究生考试,我感觉考砸了。”陈铭今年21岁,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为考研准备了一年,却没想到考试前感染了。
2022年12月以前,陈铭一直保持着宿舍——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状态。12月后,受疫情影响,学校提前放了寒假,陈铭不得不离校,在学校附近租房备考。他说:“本来我信心满满,复习一直按部就班,感觉正常发挥就能上岸,但没想到突然被感染把节奏打乱了。”
陈铭告诉记者,考试前一周,他制定了详细的冲刺计划,但却被感染了。“发烧导致我无法学习,晚上又焦虑的睡不着,学习节奏全打乱了。”陈铭告诉记者,考试时,他一直头疼,无法集中精力,看着别人奋笔疾书,自己只能干着急。几场考试下来,陈铭嘴角长了一个水泡。
“考试肯定是没戏了,现在我打算参加2023年的春招,找一份工作。”陈铭谈到未来,眼中露出一丝迷茫,“最近,我一直在看各种公司的招聘信息,都觉得不太合适,有的薪资太低,有的在省外,感觉都不称心。”陈铭说,“希望等疫情过去后,我能到济南的人才市场看看,争取在毕业前找到工作。目前我只能先完成手上的毕业论文,如果还是找不到工作,我打算明年继续备考。”
带着药箱旅游
“我一直没‘阳’,前段时间还去了上海迪士尼。”王雅(化名)告诉记者,辞职后,她一直打算出去旅游,但因为疫情,计划推迟到了月底。
王雅告诉记者,去年12月以来,她身边的人先后“阳”了,为了避免感染,她一直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我惦记着旅游的事,也一直在做各种计划,直到12月14日晚,才买了第二天早上八点从济南去上海的票。”王雅说,“临行前我也想过可能被感染,但我觉得发两天烧也不碍事。”
第二天早上八点,王雅拖着行李箱坐上了去上海的火车,她带了许多衣服,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小药箱。“有抗原检测试剂盒、布洛芬、连花清瘟、体温计、退热贴。”王雅说,“虽然不怕被感染,但还是应该做好准备。”
“高铁上乘客不多,所有人都戴着口罩,我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不敢跟别人离太近。”王雅说,大约4个小时后,她才下车,入住酒店前,她还去当地的药店买了酒精喷雾。“做好消杀才敢住。”王雅说,“住酒店的人很少,停车场也没有几辆车。”
“我去了迪士尼乐园,里面基本所有项目都在营业,游客也有不少,光过山车一项我就排了半小时队。”王雅告诉记者,“目前我打算继续在家休息,等过完春节再找新工作。”